内容简介
· · · · · ·
★简体中文版《巴黎评论》数字编号系列第8辑,收录传奇文学杂志《巴黎评论》对以下15位著名作家的独家访谈:罗伯特·潘·沃伦、安东尼·伯吉斯、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琼·狄迪恩*、J.G.巴拉德、詹姆斯·索特、比利·怀尔德、马克·斯特兰德、马丁·艾米斯、盖伊·特立斯、杰夫·戴尔、阿莉·史密斯、乔治·桑德斯、劳伦斯·费林盖蒂、恩里克·比拉-马塔斯。(*琼·狄迪恩曾两次接受《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采访,第一次是1978年,她作为小说家受访,访谈收入“小说的艺术”子单元;第二次是2006年,她作为非虚构作家受访,访谈收入“非虚构的艺术”子单元。2006年访谈此前已收入《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出版,本书此次收录的是其1978年访谈,聚焦作为小说家的琼·狄迪恩。)
★14位知名译者联袂翻译:《巴黎评论》系列翻译采用邀约制,坚持邀请熟谙相关受访作家的译者翻译相应篇目。《巴黎评论·作家访谈8》由陈新宇、刘雅琼、龙荻、胡凌云、雷韵、李以亮、陈以侃、贝小戎、叶芽、刘慧宁、卢肖慧、俞冰夏等14位译者联袂翻译。
★独家收录10+幅珍贵作家手稿图:本书除收录作家访谈外,还独家收录有相关受访作家的10+幅珍贵手稿图,带你重返文学杰作的诞生现场。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美国老牌文学季刊,1953年由美国作家乔治·普林普顿、彼得·马西森等人创刊于法国巴黎,后编辑部迁回美国纽约,并持续出版至今。自创刊之日起,六十多年来,《巴黎评论》一直坚持刊发世界顶级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并成功发掘推介了众多文学新人,著名作家如诺曼·梅勒、菲利普·罗斯等人的写作生涯正是从这里起步。
“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1953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后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400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成稿,往往历时数月甚至数年,且并非为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阅读偏好、困惑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之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目录
· · · · · ·
罗伯特·潘·沃伦(1957) 陈新宇/ 译
安东尼·伯吉斯(1973) 陈新宇/ 译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1974) 刘雅琼/ 译
琼·狄迪恩(1978) 龙荻/ 译
J.G. 巴拉德(1984) 胡凌云/ 译
詹姆斯·索特(1993) 雷韵/ 译
比利·怀尔德(1996) 李祎然 林逸超/ 译
马克·斯特兰德(1998) 李以亮/ 译
马丁·艾米斯(1998) 陈以侃/ 译
盖伊·特立斯(2009) 贝小戎/ 译
杰夫·戴尔(2013) 叶芽/ 译
阿莉·史密斯(2017) 刘慧宁/ 译
乔治·桑德斯(2019) 卢肖慧/ 译
劳伦斯·费林盖蒂(2019) 李以亮/ 译
恩里克·比拉—马塔斯(2020) 俞冰夏/ 译
· · · · ·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8″试读
· · · · · ·
罗伯特·潘·沃伦:什么是“实验性写作”?詹姆斯·乔伊斯没有搞什么“实验性写作”——他写了《尤利西斯》。艾略特没有搞什么“实验性写作”——他写了《荒原》。你在某件事情上失败了,你就称之为“实验”,这是对失败的粉饰。
- 罗伯特•潘•沃伦
- 安东尼·伯吉斯
- 琼·狄迪恩
- J.G.巴拉德
· · · · · · (查看全部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