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几录Epub+Pdf

尘几录

作者:田晓菲

分类:文学

ISBN:9787108072221

出版时间:2022-5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标签:
 

内容简介

田晓菲学术成名作。

在流动的手抄本世界里云游,探寻读者如何主动参与对“陶渊明”的生产和创造。

只有当我们看到陶渊明是多么深刻地植根于文学和文化传统,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对传统的革新。手抄本文化的世界变动不居,而这种流动本质在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尚未得到正确的理解或重视。我们将会发现,陶渊明的诗歌文本,即使在诗人逝世之后,仍被后人不断地生产和创造。传统意义上那个“真正的陶渊明”,只是陶渊明众多可能的形象之一。

——田晓菲

“校书如拂尘,旋拂旋生”,“尘几”是对校勘与编辑的完美比喻,也象征着我们对嘈杂无序的手抄本世界的云游。本书为田晓菲的学术成名作,旨在探讨读者如何积极主动地参与对“陶渊明”的生产和创造,从而勾勒出手抄本文化中的陶渊明形象被逐渐构筑与塑造的轨迹。通过检视文本传播的机制与历史,作者展现了中国中古时期文本的流动性,以及手抄本时代的文本如何因为后代的需要而被重新建构和变形。

章节介绍

引 言
杜诗与韦氏妓:手抄本文化中读者与文本的关系
“求真”的误区
生尘的几案
第一章 得失之间
见山与望山
有人夜半持山去
得与失
乱 曰
第二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正名:五柳先生与六朝隐逸话语
重构五柳先生:传记四种
第三章 失去的田园:归陶
不受欢迎的植物
“颇为老农”
饮食与文字
第四章 饮食、死亡与叙事
得 仙
何有于名?
阅读到天黑
文化想象的版图和燃烧的文字
第五章 成 器
中空的羞耻
荣 木
清算与盘点
紫葵的悲哀
无 成
第六章 实/ 石证
栗 里
场所与空间
“吐痕尚新”
石头记:一个关于文学的寓言
结 语
附录一 文本的历程
附录二 清醒的阐释:《述酒》
附录三 陶诗选评
引用书目
中文版后记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阿俊的评论

    快出呀!不出我就买宇文所安的作品。

  • 番可爷的评论

    “陶渊明的诗歌文本,即使在诗人逝世之后,仍被后人不断地生产和创造。传统意义上那个‘真正的陶渊明’,只是陶渊明众多可能的形象之一。”境外汉学作品是真的很丰富有趣啊。

  • 天外飞驴的评论

    对陶诗的细读时有妙义,关于如何细读文本颇有启发。一些整体性的观点,多读域外汉学作品,其实已经见怪不怪。部分章节或者说全书的整体叙述,其实并没有紧扣“手抄本文化研究”的主题。总的来说,在如何细读文本层面,还是颇有收获的。另,关于《述酒》的解读,感觉有点矫枉过正,陷入另一种意义上的“疑邻不盗斧”。

  • 尼尔斯的评论

    附录的陶诗选评真好,任何一首单独的诗篇也都可能是一个复杂的精神系统

  • 六月莎雞的评论

    手抄本时代的异文问题真的跟书画史里的补笔好像啊!!!赞一个装帧,拿到手里才知道多漂亮

  • 言子卿的评论

    在古代,陶渊明被视为高洁的隐士和晋室忠臣;到了二十世纪,陶渊明被视为中国文化精神的代表。然而,这种所谓“中国性”本身,正是民族主义情绪激荡之下的想象构造。在很多时候,所谓“中国经验的独特性”,是在对于其他文明和文化了解不足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当我们急于以“中国”对抗一个同样是想象建构的“西方”,我们很容易把一个复杂多元,充满了矛盾、张力与活力,不断变化与进化的文化传统简化为死气沉沉、铁板一块的所谓“传统中国”。(P268)

  • 多肉的评论

    几本里面最喜欢这本,尤其是关于手抄本的分析和描述.

  • 以逆为名的评论

    这是一部探讨中古文学与手抄本文化的专著,包含三个互有关联的子题。其一,手抄本文化对于文本内容传承的影响;其二,以陶渊明诗作为例,解析了老庄思想、儒家思想在魏晋时期文学中的意象;其三,审视了陶渊明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中国文学思想史领域的消解与重塑。在原有的观念中,文本是恒定的。但是从手抄本和刻本的传承史角度来看,文本是不断地被创造的。我非常赞同作者在书中的一句话,她说“阅读意味着做出诠释… …诠释的本质,在于赋予意义”。这不仅仅适用于文学,也同样适用于历史学。只要诠释还在进行,那历史也就如同异域一般充满着多样的层次和复杂的矛盾,唯有“大化才是这个多变的人生里惟一的常数”。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三联书店为美国知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学者田晓菲推出的四卷本系列作品的其中一卷,围绕陶渊明作品在后世手抄本传播演化历程中发生的异变、转向与重构,展开抽丝剥茧式的细致研究。作者的研究,一方面深入考察陶渊明作品手抄本中的众多异文指向的作者气质与作品意义的不同面向,另一方面又细致探析在众多异文版本中确定的后世定稿版本所指向的抄写者、编撰者的个人审美情趣,其所处时代的整体文化观念与文学场域的权力生态,既是一部“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指向的文学传播演化史的佳作,又是一部系统还原陶渊明作品的经典化过程与重构历史脉络的知识社会史佳作。值得推荐和参考。

  • 裴行酒的评论

    其实我对文学类书籍不太感兴趣,尤其是研究诗词之类的书籍,因为觉得作者对诗歌的解读似乎过于情绪化、个人化了,而我个人的鉴赏能力也就那样,所以很多时候不能感受到作者从诗歌中所体会到的感情,这本书我原本想打四星的,但是田姐的观点确实震撼到我了,所以再加一星。
    中学的时候做诗词鉴赏题,还记得有题就是讨论“悠然见南山”中“见”与“望”的区别,那时当然选择了“见”,因为觉得最能体现出陶渊明的任性自然,但是读完《尘几录》之后,我也陷入了“这是否真的就是陶渊明当初的选择”这样的疑惑当中,就此我算是认识到了“异文”的重要性,一位诗人的固有形象,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后人塑造的影响呢?尤其是对比陶渊明现在的形象和阳休之对他诗句“奇绝异语”的评价,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尘几录尘几录,“校书如拂尘,旋拂旋生。”

  • 筋斗云的评论

    渊明不为写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 Perserkatze的评论

    可能是因为陶渊明不够吸引我,读起来比赤壁之戟和烽火与流星平淡许多。“制造陶渊明”既包括了陶渊明自己写作的塑造,也包括了从沈约、萧统等人开始,历朝历代通过不同的写本、文化场景等,意图为陶渊明绘制出一个寄情山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最后一如既往地表达一下对所有古诗文阅读题的恨意,死鱼眼睛发光. jpg!

  • 徒手格虎的评论

  • 籀门的评论

    其实提出了蛮好的问题,整本书反复强调一个问题,就是中古时代手抄本的文化氛围下的文本流动性问题,以及这种文本流动性在后人有意取舍的情况下,造成的阐释偏差和误区,虽然现在也就是老生常谈,但考虑到作品初版的时间,还是有意义的。但田晓菲恰犯了她自己指出的宋人以己度人的毛病,行文也比较欧化,可能不太懂训诂学,总是不能很准确地解释字词。拆开看其实结构也比较单调,本质只是列举几篇陶诗,重新解读鉴赏一下,这不由得让我思考之前那种问题意识的具体意义。回过头来看,这本书读序言、第一章、第二章、附录二也就可以了。另外,我实在无法理解田晓菲把一个陶渊明集版本叙录(其实也不是什么正经解题的写法)取名为“文本的历程”究竟是想干什么。看来也是一个把聪明才智用在取标题上的人。

  • 桓洛的评论

    陶渊明的形象被宋人刻意削平,那么重新去用异文发现新的陶渊明又会不会是新的削平呢……这真的是一个怀疑到怀疑的死循环,但是给我的启发真的很大。

  • 为语梦窗憔悴的评论

    此书旨在回应古典文学研究中关于“不确定”的焦虑。中间几章离题。西学重阐释,易作无根之谭;中学重文献,多有拘执之弊。如何平衡,值得深思。

  • 女巫与花的评论

    关于陶渊明和手抄本文化研究,之前在田教授《七发》的作品中读过选章,挺让人惊艳的,这次通读原本,感受作者更阔大丰富的视域图景。通过历史主义的解读考证,被大众拥捧为文化偶像的陶翁,如何在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塑造下,人格形象被抽象化固化的渊源过程,以及作品文本出于自然或“人工”增改流变的思路。田教授擅长解构,解构大众对历史人物传统刻板形象的迷思,而不是拆解其作品美学韵味,通过各个“异文”版本的分析比较,呈现出一个更真实立体多元化的陶渊明,让“文化偶像”变得更可近可亲。

  • 横站者的评论

    很有趣的非虚构写作,作者文笔绝佳,感觉也敏锐。

  • 天涯明月刀的评论

    关于陶渊明的好书

  • 君何能尔的评论

    有特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