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断舍离
作者:
[日]
山下英子
分类:生活
ISBN:9787201107769
出版时间:2016-10-26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标签:
生活
内容简介
《家庭断舍离》是山下英子与母亲三年“家庭战争”的经验总结。
推崇“断舍离”的山下英子,从小就与喜欢囤积物品的母亲关系紧张。一个想不断扔,一个想随时留,为一件物品的“扔”与“不扔”,母女两人经常吵得天翻地覆。虽然山下英子已经结婚并且不与父母同住,但是出于“为母亲好”的念头,她还是会经常插手父母家的事情。直到有一天,时隔三十年,母女俩需要再次住在同一屋檐下……
家庭断舍离战争,是否会再次升级?持有相反观念的母女俩,有没有和解的余地?
提起家人,我们几乎都有类似的烦恼:父母家物品堆积如山,孩子房间塞得满满当当……这时候,一味收拾,能否改变现状?面对家人的囤物癖好,我们应该怎么践行断舍离?如何理解“不扔东西的家人”,与父母、孩子、自己和解?山下英子将和大家一起面对和解决。
章节介绍
目录:
序 父母家应该由孩子收拾吗
1 “想帮父母施行断舍离”的原因是什么
家庭断舍离注定伴随着与父母的战争
2 “父母家由孩子收拾”到底应不应该
案例1 掉头回父母家之后变得“一蹶不振”的男人
案例2 去婆婆家“单身赴任”的女人
“总想做点什么改变父母家”背后的心理
3 为什么要觉察“自己内心的外界驱动”
请意识到“受外界驱动的自己”
第一章 与“不丢东西的父母”的战争 [山下英子的亲身经历]
1 山下英子也苦恼于家庭断舍离战争
换来的只是“净干些多余的事儿”
虽说完成了家庭断舍离,“出于好心”却再次被冷落
决定住在一起。把与母亲同住的新家变成自己的空间
为 囤物派vs断舍离派 的战争而苦恼
2 其实在用断舍离与母亲争夺控制权
“给我道歉”和“表扬我”
买股票也是出于想被母亲表扬的心理
意识到了想反向控制母亲的我
看似是整理东西之争,其实是人际关系之争
3 断舍离因父母而起的纠结和迷茫,学会放手
母亲是母亲。我是我。需要将双方的问题区别对待、俯瞰全局
新关系从“请叫我‘hideko桑’”开始
关系发生变化后,母亲反而主动往外扔东西了
能否接受“负罪感”,是亲离道路的分叉口
创造可以松一口气的“借口”和“谅解”
第二章 囤积的理由和“为你好”的无意识
1 固执与焦灼会将父母变成囤物派
经历过物资不足的PTSD会囤东西
父母的“现在”,指的是从现在算起的前后20年?
用50年前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把自己关进牢笼的母亲
囤积的物品是不安与执念的物证
2 积攒即虐待、“放任”即暴力
父母看来是“收藏”、子女看来是“放置”
“赶紧扔掉”是强抢、囤积是拷打
靠断舍离解决在放置·混乱·堆积中凸显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 第三次“从父母处分离”时请放下“期待”
1 为什么是“第三次亲离”
案例3 为四口之家准备五套餐具的女性
我与价值观截然相反的母亲居然很像?
如何盘点无意识中接受的父母价值观?
案例4 每天都在催促孩子的自己,简直就是父母的翻版
“赶紧”是决定支配被支配的口头禅,遗传自母亲
2 断舍离“我……”的期待
因自己对对方抱有期待所以愤怒
断舍离“自己对他人抱有的期待”
持续考虑“我……”这种“回答”
3 调整距离和改变拉开距离的方式
改变与父母的关系属性
亲离可以分为“做”和“不做”两种
4 亲离有进展,也会推动子离
母亲开始意识到“有囤物癖的自己”
发觉自己没有实现子离
母子意味着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
第四章 用“鸟之眼”重新看待父母和自己
1 你的父母是掌控型、道具型,还是……
分类之后再俯瞰与父母的关系
意识到自己的立场变化
三类父母的特征和口头禅
*1,掌控(支配)型…“你要如此这般做。”
*2,道具型…“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3,分离(子离)型…“按你自己的想法来吧。”
2 你是附属型、顺从型,还是……
三类子女不断听到的话语
*4,附属型…被念叨“要听大人的话”的结果
*5,顺从型…被称赞“真是个乖孩子”的结果
*6,分离型…被教导“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的结果
不同类型的家庭断舍离战斗实例
*原附属型(4)的女儿v.s原掌控型(1)的母亲
*原附属型(4)的女儿v.s原道具型(2)的母亲
*原顺从型(5)的女儿v.s原掌控型(1)的母亲
*原顺从型(5)的女儿v.s原道具型(2)的母亲
第五章 享受家庭断舍离的奥义
1 在家庭断舍离过程中封印“扔掉”
断舍离是自己享受做的事情
案例5 意识到“无可责备”的囤物派变了
用“是这样啊”来提醒囤物派的注意
2 “做”和“不做”并存
为自己而开始的断舍离会带来好心情
通过扔东西来减轻不安
边“捡球”边开始断舍离
不否定“不做”
3 断舍离可以传递“好心情”
人们都会羡慕“好心情”的人
好心情断舍离要“保密”进行
因为潜意识相通,所以好心情可以传递
4 试试扔掉后会不会为难,以及享受变化
*1,首先产生时间概念,其次选定场所
*2,从“用不着的东西”开始,一点点丢掉
*3,难以舍弃的东西,请对它致谢或致歉后再扔
*4,扔掉收纳用品反而更奏效
为什么我们在向他人寻求扔物许可
为什么总觉得“扔掉后会给自己带来困扰”?
为什么不知道从哪里扔起才合适
你和父母抱着同样的抵触心理
为什么总感觉“断舍离毫无进展”
5 断舍离追求的最高级别的“快感”是什么
用加分法的视角享受变化,而不是减分法
在享受反反复复的过程中继续下去
不顺利,才是机会
后记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rsxxy的评论
山下英子以第一本《断舍离》为纲,展开来写了好几本书了。这本讲的是如何教囤物派父母断舍离。结论是不要妄想改变你的父母,强制只会引起人的反感,而应该用自己舒适的生活和美好的心情去感染他们。我在这里学到了“亲离”一词(还有对应的“子离”)人只有做到这点,才真正成为独立思想和行为的人,这也是很多心理学家所提倡的观点。你的事是你的事,父母的事是父母的事,孩子的事是孩子的事,什么时候东方家庭能把家庭“界限”搞清楚明白了,不要粘着纠缠在一起,90%的家庭矛盾和心理阴影就都能解决了。
-
快乐的杀马特的评论
父母和我们是单独的个体,有着各自的人生课题。真正应当断舍离掉的,不是父母房间的杂货,而是我们对他们一厢情愿的期待。保持距离,互相尊重。
-
一个收银员的评论
同样与其说是扔东西,不如说是梳理和物或者人的关系。提到了“亲离”的概念,为亲子关系松绑:1、拉开空间距离;2、调整心理距离;3、子女在行为上克制自己的操纵欲;4、要在“你能做到”和“不能做到”的事之间找到合适的界限。同时提到了自我原则,真正关心自己生命的喜悦这一最底层的法则,才能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
零度天气看风景的评论
想到一句老歌歌词:离开你,我也离开我自己~ 真实面对自己,才能真诚面对生活
-
bugles的评论
我的情况是反过来的,我是囤积症呢~~
-
rovaniemi的评论
跟断舍离原著相比,没有特别惊艳的感觉,比较像老瓶装新酒,其实基本观点都是差不多的。不过,子离型父母与亲离型子女倒是带给我不小的启发,所谓独立的个体,是需要相互尊重与信任的,不一定天天见面关系就会更好。所以,比起时间,更重要的是,与父母待在一起的时候,全身心地与他们交流和共感吧。
-
鸡毛蒜皮的评论
#读书# 332 这本书我只囫囵吞枣读了一遍,但作者的“亲离”概念已经深入我的心。要学会觉察与父母亲的关系,要放下控制他们生活的执念,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要尊重父母与自己不同的观念。从物品过渡到与亲人的关系断舍离,算是一次整理升级吧。
-
轻盈飞舞的评论
得到app听过,mark
-
[已注销]的评论
归还。
-
掉渣王的评论
略读
-
鱼目丫JoyanceZ的评论
家庭断舍离事实上是处理和面对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的过程
-
游艺的评论
我们从小会被父母的思维影响,家庭整理的矛盾,大都源于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经历和价值观。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是强者,当我们成长,父母是弱者,我们潜意识里容易以爱的名义帮助家人做选择,只有放弃干涉,建立以包容、尊重为核心的新关系,意识到家庭关系中保有适当距离的重要性,才能给予家人独立
-
大冢绯沙子的评论
亲离这个概念还是满震撼的。
-
哆啦大胖的评论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断舍离说的是不断通过审视自己的内心,修炼一种心境,脱离囤物的固执心态。而断舍离的第一步则是在头脑里清理丢掉定式思维。具体做到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里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通过不断地重复断和舍的动作,最后达到一种脱离对物质的执念的状态。当我们清晰地去决断自己的时候,迎接着而来的才是享受我们拥有和物品和平共处的幸福快乐的感觉。围绕着家庭断舍离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是亲子关系的问题,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给每一个家庭成员以适当的空间和距离,不过分干涉,不强迫控制,就可以轻松应对了。
-
Nelson的评论
放下执着,消除囤积癖,与家庭紧张关系断舍离,让自己身心自由。“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
kunfish的评论
之前看断舍离的时候就纳闷怎么会有心理疗愈的作用,看这本就证实了,断舍离本身就是心理学应用啊!这本书讲的不是家务整理而是跟父母的关系,只有彼此独立的关系,才是最能让爱和能量流动的自然愉悦的关系。
-
请叫额聂小仙儿的评论
断舍离需要勇气和坚持 家庭断舍离更需要技巧
-
昆虫海岛的评论
这是一本关于亲子关系的书
1,断舍离是个人乐趣,自发开始,持续进行,不是结果导向,而是享受意识的转变过程
2,家庭断舍离不会建立在“被动”、“为你做”这种关系模式上,如果自己都没有“好心情”,别人怎么感知到呢
3,父母的不安和恐惧导致了物品囤积,囤积的物品铸就了保护自己的城堡
4,如果想构建与父母和谐相处的关系模式,父母子女之间的距离调整很关键。我们被父母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养育和伤害,用什么样的方式激励和打击,经过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整理,才能从父母身边毕业,守护自己的人生
5,一切关系的核心就是自我觉察,看待始终停滞不前的人际关系和人生课题,在疼惜自己的同时,脱离他人的期待,悦纳他人,尊重他人 -
helen w的评论
尝试松开紧握的东西,看看自己的身体反应会不会变得轻松,感受放下错误的欲求和清理烦恼的过程,经过由手及心的思考,迎来通达的境界。
-
Sra. Elisa的评论
有人问蔡康永,如何把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的那么好。蔡康永说:“我不觉得我处理的好,有些我只是不处理而已。”“拼了老命去做的话也可以做,但不做也可以的话,就不会去做。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书看得越多,电影看得越多,节目看得越多,就知道你想到的一些你以为很了不起的东西,八百年前就有人说过;你很自鸣得意地觉得自己做过很多原创的东西,只是因为你无知而不是因为你很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