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
作者:柯文
分类:文化
ISBN:9787508663975
出版时间:2016-1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标签:
近代史
内容简介
著名中国研究学者柯文的成名之作,雷颐领衔翻译,晚清改革代表人物、“中国第一报人”王韬的传奇一生,看中国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如何踌躇前行
——————
【内容简介】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以王韬这位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对孙中山、康有为、郑观应、伍廷芳等人的思想上产生过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为研究中心,探究他在晚清参与造反、改革,为中国引入现代思想的历程,透视、展现、剖析了晚清思潮、政局与社会的变迁,最早提出了近代中国的“沿海”与“内地”的问题,为解释中国近代以来传统和现代性互动提供了新的路径。
“东鉴丛书”还包括《中华帝国的法律》《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待出)《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 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待出)等。
——————
【编辑推荐】
1、著名中国研究学者柯文的成名之作,晚清改革代表人物王韬的传奇一生,看中国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如何踌躇前行。
2、王韬传奇经历:他是晚清改革历程的代表人物,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先是为太平天国出谋划策,后流亡香港,游学英法和日本,在香港最早创办现代报刊《循环日报》,提倡维新变法。
3、晚清改革研究的经典之作,最早提出沿海和内地的分析框架,对中国近代史研究有突出贡献。
4、作者柯文师从费正清和史华慈,是美国中国研究第三代学者中的代表人物。
5、著名近代史学者雷颐领衔翻译。
——————
【评论】
柯文确切地掌握了历史学和一些很困难领域的学术研究手段。他也始终注意关心一些总的问题,并很注意在必要的时候运用比较的方法。他的思路清晰,观察问题立意很高。他的所有这些素质可以见诸于其著作,并且也将继续见诸于其未来著作。我完全相信他是一个高效的、有魅力的教师。
——史华慈
柯文的著作令我折服倾倒,并无数次地为我指出做最优秀的历史学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柯文的著作为那些看上去有些反正统的历史写作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合法性。
——萧邦齐
章节介绍
中文版序言
———
第一篇一个新人的诞生
序曲
第一章早年在江苏
第二章暧昧的造反:王韬与太平军
第三章流亡岁月:香港与欧洲
———-
第二篇新的世界图景
序曲
第四章当代世界中的德与力
第五章历史创造中的天与人
———-
第三篇为新中国开的药方
序曲
第六章教育改革
第七章经济改革
第八章政治改革
———–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上的沿海与内地
序曲
第九章早期改革者与沿海
———–
译后记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梦已隔江南的评论
研究一个人的价值,可能不在于他是历史创造者,而是在于他是一个历史经历者,透过他的思想和人生,可以看到清末第一代意识到西方冲击的中国知识分子缩影。
-
去你妈的的评论
开拓者和生效者的理论框架以及沿海内陆的二分法很有效率,美中不足的是“变革”被单向度地等同于西方化和思想变革,而内生的“变革”则被空置。对这一点的反思可能构成了10年后中国中心观的史学研究方法的雏形?
-
江南逢的评论
「不要忽视中国历史中那些与西方文明类似而不被人注意或较难单独挑选出来的方面,其一,我们可以从中对人类、对人性的内在困境的基本反映作一反思,其二,我们能毋庸置疑地设定,在中国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相重合的地方,近代中国人就不太需要抛弃早先的思维习惯,而应更多地强调连续或复兴。」
-
ryan的评论
快读完时尴尬发现几年前已经看过江苏人民版…万幸体会更深:1. 王韬在近代中国革命进程开端,是开创者而非革命者;2. 近代革命进程从无到有,王韬所代表的更新程序不比孙中山来的小;3. 中国人对待历史进程的传统态度有自相矛盾的循环论及衰退论;4. 王韬最大限度上接近儒家民族主义者,他对教育、经济、政治改革的观点更多考虑国强国富而非个人自由。
-
fsgj4444的评论
从传统儒家到出国游历,一个人的眼界原来能如此宽广。
-
连殳的评论
方法论意义上是柯文中国中心观的先声,使用内在参考点,从一个边缘知识分子切入一个西学开始东渐但真正意义上的维新还尚未到来的时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困惑、以及怎样程度的变革是他们能够接受的。除此以外作为人物传记也好好读。不知道为什么王韬穿着长袍马褂驻足巴黎街道的画面久久挥之不去。
-
靜園白馬的评论
这几天得空快速浏览完了,中规中矩吧。
-
万川的评论
从家族主义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中国人。
-
Rin♪~Rin♪~的评论
“王韬对于历史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他实际上构成了这一巨大历史画面。王韬的重要性在于他作为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人能够使人了解这一画面,说明这幅画是怎样构成的。”
-
胡思乱想夫斯基的评论
【藏书阁打卡】之前对晚清历史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上简单粗暴的定性和严重脸谱化的描述,通过这本书有了更加理性和深入的认知。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对传统中国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但只有像王韬这样较早与西方进行实质性密切接触的极少数开明知识分子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究其原因,最突出的一点是儒家思想观念在当时中国人的头脑中根生蒂固,深入他们的骨髓之中。如今可能很难想象当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时,一大批主流知识分子仍然无动于衷且坚信中国最终将以“道”驯化“蛮夷”,甚至顽固地拒绝接受任何变革。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当时中国的民族意识甚至都未成型。对于王韬这样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的中国占绝大多数,而他们向改革迈出的一步实际上比孙中山向革命的转变更具有革命性。
-
Vicking的评论
扬扬洒洒算是看完了,唯一的记忆就是 人的思维和远见还是来源于多久多看,接触新的事物真的很重要,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更大
-
Sugar Lady的评论
冲着写作的逻辑和行文的路数,就值得了。
精妙处多些论证会更佳。 -
有一些同学的评论
在传统与现代化之间
-
木村 香的评论
政治道路走不下去才选择了新闻业,但本人诸多品质也符合一个报人的条件。确实“达”不一定就是做高官,在新闻界有巨大影响也可实现。
“家长主义”大概是中国政治家的通病。 -
疯帽子海伦的评论
角度很有趣,作为传记能了解一个有趣的人也很不错。
-
V的评论
王韬的思想现在依旧如幽灵般在中国的上空飘荡,如果他来到现在的中国,不知作何感想。
-
公子sattva的评论
史华慈 容闳 伍廷芳 冯桂芬 马良 龚橙 墨海书馆 循环日报 弢园
-
郁闷中的评论
王涛伍廷芳容闳都是很厉害的人。
-
一只傻子的评论
捡拾和填充
-
炸鸡康复中心的评论
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以外的领域对王韬的理解又多了几层,正如作者虽说,王韬的重要性在于他作为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人能够使人了解当时的历史画面,说明这幅图画是怎样构成的。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坚持主张改革实属不易,可惜的是还没来得及真正尝试改革,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