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100Epub+Pdf

五四@100

作者:王德威 宋明炜

分类:文化

ISBN:9789570852806

出版时间2019-4-1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标签:
近代史 

内容简介

【預告;出版的理由?】

說話2019年5月4日是五四一百週年。但什麼是五四?為何要編輯一本書來討論五四,從各種角度來回顧「五四」及其影響?

重新回到「五四」的現場,從容觀賞「五四」傳奇。「五四」未完,它的成敗到今天仍在刺痛生活於麻木、順從、不安、失落了理想的種種情境中的我們。「五四」未完,因爲那不是過去的歷史,更是未來的歷史。

《五四@100:文化,思想,歷史》邀請51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各抒己見,毋寧說是重新打開「五四」的問題性與論爭性。本書旨在回顧文化史、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五四」。這三者息息相關,構成「五四」論述和想像的基礎,以此觸動種種社會實踐,乃至革命。它所呈現眾聲喧嘩的形式其實有意呼應「五四」精神:各抒己見,自由表達。回顧過去這一百年中國與華語世界動蕩不安,我們見證種種最好與最壞的可能。

回顧「五四」,我們理解我們所處的位置未必不同於「五四」:呐喊與徬徨,激情與幻滅,神話「五四」與否想「五四」,相互糾纏,導入下一輪的思考與行動。

章节介绍

王德威、宋明煒 編者序言
陳思和 士的精神‧先鋒文化‧百年「五四」
王汎森 兩個五四,及其影響
陳平原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王德威 沒有五四,何來晚清?
陳建華 「共和」話語
王風 思想革命
戴燕 新文學與舊傳統
楊貞德 學理、主義和現實社會──再探「問題與主義」論辯
彭小妍 五四的反啟蒙:人生哲學與唯情
應磊 現代覺音
石井剛 《國故》月刊──夭折的「古學復興」
季進 重估《學衡》
楊揚 南北五四不同論──對上海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價值建構的一個思考
胡曉真 發現文字,想像歌聲:五四學人對非漢族民歌及其歷史傳述之研究的當代意涵
楊聯芬 「新女性」的誕生
濱田麻矢 五四與女學生
梅家玲 發現青少年,想像新國家
張歷君 五四青年的「自殺之道」
雷祥麟 隱形的賽先生──以「性事實」的歷史為例
李奭學 白話文
季劍青 文學
鄭毓瑜 詩國革命
邱怡瑄 執抝的低音──舊詩文中的五四運動
夏小雨 新生的老鴉
吳盛青 「我願把我的靈魂浸入在你的靈魂裡」:五四情書
李孝悌 粉墨登場的五四新文化
王璞 靈感(煙士披里純)
葛兆光 愛恨糾纏的那個日本──對「五四」之前的一個觀察
陳婧裬 希臘的陽光
傅光明 兩個「狂飆」中的莎士比亞
馬筱璐 被轉述的俄羅斯文學
陳相因 不瘋魔,不成活:「以俄為師」──被錨定的現代性
林晨 歐戰
高嘉謙 刀刻與戰士:魯迅在南洋的木刻與雜文遺產
陳國球 香港的「五四」與「新、舊文化」
潘光哲 「五四」與台灣
黃克武 嚴復與五四:中國現代性的內在張力
彭春凌 康有為:聖人的隱退
夏曉虹 五四期間的梁啟超
涂航 美育代宗教:蔡元培與中國現代美學的起源
錢理群 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郜元寶 一份剪報,兩個時代
張麗華 傳奇者流,源蓋出於志怪?──陳寅恪與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的對話
李浴洋 另一種「新青年」:「五四」前後的馮友蘭
肖鐵 「我就是群眾;群眾就是我」:五四時期朱謙之的自我書寫和革命想像
張新穎 沈從文與五四
袁一丹 五四:「文化」還是「武化」?
蔣漢陽 五四遺事‧《戲劇春秋》
黃英哲 「五四」在台灣的實踐──魏建功與光復後台灣的國語運動
陳曉明 鄉土農民的「麻木」與「醒覺」──從魯迅到賈平凹的難題
宋明煒 回到未來:五四與科幻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木 羽的评论

    看了一下王汎森、葛兆光、俩学姐、我室友跟一个高中同学的文章..??

  • 上水川人的评论

    看阵容挺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没让五四恢复活力反而要搞死五四。有几篇做到了“以小观大”?拿着巨笔硬要写簪花小楷,有些写的什么玩意……我以为也不要什么“五四+某某”的五十一篇,就选六七篇大一点的文字也不至于弄出这么一个乌七八糟的集子来。

  • 王璞的评论

    样书收到,已翻检一过

  • [已注销]的评论

    良莠不齐的文集而已,可怕的是学术书(算是?)也读出了韩娱公司前辈出场强行带新人的感觉,何苦呢

  • lingjue的评论

    每人一块豆腐干,这是一本菜单吧?

  • Chopin J.F.YU的评论

    1)335頁的書匯集了51位作者的文章,往好了說,當然是「眾聲喧嘩」、「百花齊放」,但另一角度(況且又局限在3000字左右的篇幅)來說,也會顯得「泛泛而談」、「參差不齊」;2)幾位大佬的一些「金句」還是蠻有意思的,王德威:「(五四)在海峽對岸已經被物化成愛國樣板,在海峽此案則被異化為域外故事。」(頁4);王汎森:「許多輪著忽略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思想有一種模糊、附會、改換、倏忽不定的特質。」(頁24);葛兆光:「……討論『啟蒙『意義的多,而討論『救亡』影響的少,講它激起的新文化新思想的多,講它刺激的國家與族群意識的少。」(頁186);3)頁275,某教授提到陳寅恪發表在HJAS談韓愈的那篇英文文章,其實是譯本,并不是陳寅恪自己用英文寫的。

  • 斗底的评论

    篇幅有限,多视角下的五四运动,讲的不深,范围很广,多彩五四

  • CHAMP19NS的评论

    请以“五四”为题材,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2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内容大多比较空洞。如读命题作文。

  • 肥老醜·殘的评论

    「五四」100年當天讀完!「五四」遺產在被有意識地異化成愛國樣板與反封口號,其「標籤化」本質早被掏空或置換。此書邀約51位學者從文化史、思想史、文學史的不同側面在接受史中試圖多元復原「五四」影響,尤其感興趣的是臺港及海外學者的差異性認知。我所期待的不正是「五四」所倡的民主與自由下的「眾聲喧嘩」嗎?Disenchanted. #依舊讀#068

  • [已注销]的评论

    重回、重写、再出发。很多启发。

  • [已注销]的评论

    陈平原先生之前提到过现在的学者作文越来越长,似乎非长篇大论则拿不出手。现在我明白了,短文才真正显示出一个学者的真正本事。这部文集里,有的泛泛而谈,有的不知所云,有的明显为了赶稿,真正让人有所启发的寥寥。以后买这种文集都需谨慎,发挥有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当代能以短文见本事的学者已不多。

  • 神隐少女标本的评论

    其实可以参考联合文学做的《张爱玲学校》,按课程分类,精选细讲。

  • Hodor的评论

    浮光掠影

  • 归洋的评论

    中国大概是在“五四”时期开始讨论横排印刷问题的,此书的竖排印刷本身就说明了“五四”的未完成。

  • 寒杨的评论

    感谢蒋君赠书。立足历史文献,思想可以照亮宇宙

  • VladimirZ的评论

    大失所望

  • 虫二的评论

    51篇从各个角度回顾和思考五四的文章合集。有几篇独具手眼、观点新颖,也有好几篇没啥意思,要么老调重弹要么强作解人。“五四”发展到今天,与此相关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甚至几乎被开垦到了尽头,但为什么我们仍要不断地研究它、提及它、怀念它?原因或许在于,“五四”高举的旗帜与肩负的使命在当下的现实里仍被在在召唤,换句话说,“五四”尚未完成。可吊诡与讽刺的是,五四作为一场大众运动,在大众层面却逐渐沦为一个彻底中空的符号,对它的种种怀念与反思,越来越像是一小撮人的自我狂欢。

  • 伊夏的评论

    同意短评说的浅显,这一集文章的确散乱且乏逻辑,但也同意长评说的丰富,这么多不同的声音,从许多角度与面向汇聚而来说五四,有参差,但也有新知。

  • 大艺术家的评论

    不是每一篇都好,比如写梁启超的一篇,没有深挖下去。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是要求学着在一个非常有限的篇幅内阐释一个抓人眼球的问题,这对“写作”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风格不一,记几篇感触深的,郜元宝老师的文章从小处着手,考证详细,是全书为数不多的打了一个很小很小的切口但打击到了一个很大的创面的文章;林老师的欧战一文语言非常简练,把问题阐述地极其清楚,仔细学习;张新颖老师、宋明炜老师、肖战老师的几篇文章启发比较大。
    读大学者的小文章和读他们的专著是两件事,要学习运笔,精准切入问题,适当引用的能力。

  • liz的评论

    评论文章合集。有中心但是散,有水平但是参差。五四当然值得纪念和重视,但或许更值得注重的是五四好的那一面如何关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