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的人Epub+Pdf

做工的人

作者:林立青

/

赖小路 (摄影)

分类:文化

ISBN:9787500868569

出版时间2018-6-1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标签:
社会 

内容简介

一栋的大楼的建成,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于投资者、设计师的理念、独特的外形、造价的咋舌云云,谁会关心“施工危险、闲人勿进”的铁皮围墙里面把建筑物从无到有,一点点建筑起来的工人呢?这些工地上的水泥匠、焊接师傅、外劳、女工、以及工地大嫂,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围绕工地而生的 小吃店、冷饮店、槟榔西施、陪唱的阿姐,每个人的故事都令人感到无奈和动容。

章节介绍



如果在工地,一个年轻作家的养成 001
破墙而出 007
工地人间
工地“八嘎囧”*世代 003
呷药仔 009
工地调酒 015
工地外劳 022
工地大嫂 035
子孙代代 040
共体时艰 046
人定胜天 053
贼头大人 060
罚单 072
爱拼
进修部 085
透支幻想 095
再借一次 099
走水路 106
阿忠之死 115
台湾媳妇 122
隔阂 129
活着
出外人 141
伴唱小吃部 149
亏槟榔 161
茶室姊妹 167
阿霞姊的碱粽 178
彩虹指甲 187
工地拾荒者 194
看板人 199
便利商店 205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老燕的评论

    阅毕全文,真心对作者的观察力深深折服,因为同行,所以阅读起来更加感同身受。后来才得知作者的身份是工地的监理,若按照大陆的工地角色来分层级,监理主要任务就是管理施工方,施工总承包方又负责管理下属的分包单位,分包单位管理一线工人。能跨越如此多的层级去深入关切基层工人的生活,身为读者,感到由衷敬佩

  • 糖罐子的评论

    在场的人写作,简单粗暴直接,所以有力量。我并不是同情他们,在每一个人各自的行业里,我们受到的磨损在程度上都不亚于他们。我永远不会懂他们。但并不是因为懂得才会慈悲,外劳被驱赶的时候,最同情他们的,是一个软弱的拾荒老太,她甚至会大胆的拉警察的衣服,因为弱,她知道弱的苦。在这个世界上,最不需要的就是弱者对弱者的报复,反之,则是某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温柔。

  • 马大象的评论

    作者并非职业写作者,而是一位工程监工,所记叙的也都是工作中接触到的台湾建筑工人以及其他底层生活群体的生存状态。为了生活,他们出卖自己的劳力,却无法像中产阶层那样拥有稳定的工作、健全的保障、平等的社会尊重,更何况是财富和地位。他们也都有父母给起得名字,但是在大众的视角里,他们身上只有一个个标签。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把这些我们眼中的标签还原成一个个具体的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一边假设着现代都市文明,一边却又消费着现代文明的残羹冷炙。虽然这些人生活在台湾,但是何尝不生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当阶层的优越感变成一种天然的思维习惯,社会的包容和理解是否变得虚情假意,我不愿看到读者带着“同情”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

  • 赫恩曼尼的评论

    作者的本职工作虽是监工,但却有人类学的视角,实在难得。“做工的人”在大多数人眼中是隐形的底层,但在这本书中却鲜活起来。全书有一种朴素的美,和现实的残忍翻搅在一处,值得慢慢回味。

  • 于北啊的评论

    看完《做工的人》上一次看类似题材的还是张赞波的《大路》带着镜头感的记录,而林立青的写作更像身边人在讲述,毫无距离之感。好书往往增加我们对他人对世界的理解。去年在台湾出版的时候影响很大,但是在这边情况可能不一样,还是希望内地能有更多读者看到。

  • [已注销]的评论

    我觉得文字写得一般,但题材和视角确实是好。装帧排版很喜欢。想到两本书,一是Z赞波被禁的高速公路纪实《大路》,一本是何苦没做起来的《最后的棒棒》。有点惋惜。但在真实生活里这点惋惜不值一提。

  • 邢月亮的评论

    很多观点之所以偏颇,甚至极端,就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无法发声的。而脑力劳动者对于体力劳动者的审视,又不可能完全摆脱自身经验和思维方式带来的预设。幸好我们还有像林立青这样做工的写作者,让做工的人们发出真实的声音,让《做工的人》的读者们认真思考,而能多一些同理心。

  • 于是的评论

    读过台版,非常好的视角和立场。

  • 的评论

    内页克数高了 翻着累

  • bea的评论

    想让大家都去看的一本书

  • 人间指北的评论

    作者对台湾工人的生活描述得很鲜活。原来在一天辛勤劳作之后,是读不下任何文字复杂的文学作品的,工友们读得下去的是金庸。

  • Lethexun的评论

    改革社會需要整體人民關心司法,堅守程序,但無論怎麼做,社會的正義還是針對性地選擇對象——要麼最弱最窮,能得到知識分子關注;要麼最冤最錯,能引起政治鬥爭;或者罪兇最惡,來支持我們的現有司法,繼續掩蓋我們社會的殘酷」(P094)每一種生活形態,也許都有它不得已而成為此的原由。並非簡單的“足夠勤奮、足夠努力、足夠拼搏”就足以改變現狀。你若不知時,不妄評、不妄斷。你若了解了,當更溫柔以待。“哀矜而勿喜”其實非常難以做到——如何將你知道的化身為你行為的一部分。正是這樣的誠懇,才使得這樣的一本書動人吧。

  • 原应叹息的评论

    如果你看完後得出的結論是“深刻揭露了對岸社會的黑暗以及底層人民的困苦”,那麼有的人的目的就達到了。

  • 的评论

    两星送给刷分的人

  • 大阪烧啊烧的评论

    起向高楼撞晓钟,不信人间尽耳聋

  • marrón的评论

    没想到大陆这么快就引进了,戳对岸伤疤果然没阻力。但就像末尾说的,天底下又有什么不同,阶层间的火熊熊而起,烧不穿又灭不尽,始终无法确认的眼神。
    ps,一名监工能有这样的田野观察是天然优势,但浪漫的文笔却实属难得。

  • 天涯明月刀的评论

    台湾底层工人生活,体验活着的艰难,比大陆同类书好很多

  • 陈自在的评论

    阅读,回忆,勾勒,沉思,我时常想起那些在K字车里有一张站票的中年人,想起我的父辈与长者,想起他们平凡的善,平庸的恶,有的人生来艰苦,能卑微的活着已实属不易。

    ps:本书的摄影图片与文章并不太切合,略微失落。

  • 哈利卜的评论

    站在更低的视角去讲述而非描述工人的苟且,尖锐的洞察力戳痛了执法者的良心

  • 璃人泪@2011的评论

    不曾真正了解过的一群人,可能必得与他们亲密接触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我们常常感慨社会不公、腐败、枉法,或许也可以以己度人,也会觉得大多数人都得在这种不公中奋斗,无以为继是一种不够努力。但他们承受的,是变本加厉,在缝隙中能够生存便已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