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锦添的创意美学 : 流形
作者:叶锦添
分类:文化
ISBN:9787513323482
出版时间:2016-11
出版社: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
标签:
艺术
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本书是美学大师叶锦添三十余年美学实践和美学思考的整体呈现,集中谈及他多年来在电影、舞台、装置、影像等各领域的杰出的艺术作品。从较早的大家熟知的影视作品《大明宫词》《卧虎藏龙》《风声》《1942》,到舞台作品、摄影作品、当代艺术人偶Lili,他对美的诠释令人动容。书中另以感性和思辨的笔触,写到了滋养他丰沛艺术创作的哲学、美学、地理、历史文化之源,并以丰富而具体的艺术创作案例,来阐释他的美学实践和理念。其对美的表达和呈现,令人低回不已。书中以过去、现在、未来为框架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幻觉,在迷乱的现代性中呈现一场融汇历史与当下、在场与环境的图景。
他说——艺术是自然泰生的生命力,是无止息的自我重生与复制。
【编辑推荐】:
★本书是美学大师叶锦添三十年的美学实践、智慧和哲学思考。
★叶锦添,一个在华人中赫赫有名的名字,他曾凭借电影《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和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艺术家。
★他才华横溢,创作上打破各种边界,横跨摄影、录像、雕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所提出并践行的“新东方主义”美学,更影响着全球对东方艺术之美的理解。
★本书图文并茂,非常精美,以大量美轮美奂的图片展示出这位大师的杰出创作。书中近20万字的丰富内容,多角度展示叶锦添艺术的文化源头和创作的心路历程。
书中图片非常精彩,几乎全部为叶锦添本人所摄。除了能看到大家耳熟能详的《卧虎藏龙》《风声》等动人照片外,还有大量鲜为人知的照片,比如林嘉欣在喜酒馆的慵懒模样,比如哥哥在《霸王别姬》拍摄现场忧郁的一刻,比如李安在给章子怡导戏的油画般的场景,比如与Lili在一起互动的法国亚眠女孩动人的容颜。
★本书由著名设计师朱赢椿操刀,既有设计感,又非常质朴易读。全书裸脊锁线装订,全部可以开合,展示美好的作品和设计。
【名家推荐】:
叶锦添的创作是感觉的艺术,也是人的艺术。许多时候他都是从人的角度来思考、感受,然后付诸设计。故他的作品每每能从精雕细琢之中令观者欣赏到美的喜悦,从实感之中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馨。 ——吴宇森
叶锦添的舞台服装与造型极出色,艳丽夺目。基本上是“加法”,布料头饰富丽细致地叠上去,大处小节充满精心巧思,他为汉唐乐府设计的服装,为《醮》和《楼兰女》设计的造型都是台湾舞台的经典。 ——林怀民
与我合作的美术指导中,他是最勤于跟我作抽象沟通的一位,这对导演有时是一种挑战,却又是很大的启发。这种特质使他成为我良好的切磋对象,尤其是通过困苦的《卧虎藏龙》一片的制作,他成为我少数“务虚”的知交。
——李安
叶锦添带给我的冲击不只是所谓唯美的服饰,而是一种欣赏习惯。一个开放的美学思想。因为他的思想就是狂放的,无拘无束的。
——李少红
跟叶锦添合作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看到自己的戏剧理想,通过服装就能够展示出来,感到神奇!我们合作的《如梦之梦》中,叶老师帮戏设计了四百多套服装,除了主角最绚丽的旗袍、洋装、燕尾服,还有一般路人所穿的一切服装。这让惊讶,也让我敬佩。敬佩的不只是敬业精神和工作能量,更是他对不同时代的了解,对每一个角色的了解,对人性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作品本身的深度理解。
——赖声川
搭建桥梁是叶锦添的使命:他凭借对世界的远见及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酝酿出“新东方主义”,以强大的融合性在昔时和今日之间搭建桥梁;他也通过将时尚、设计、平面艺术、舞台艺术等门类互相关联,在不同艺术之间搭建桥梁。在人与人之间,他同样搭建桥梁。
——弗兰克•德贡
叶锦添敢于挑战宏大,又专注细节。他对空间的理解开放、空灵,给观众自由赋意的余地。用这样的创作理念,他既打造出让观众重返亚洲历史的设计,又引领大家进入未经想象的未来。这样的鲜明风格令他在荧幕和舞台上的作品具有极高辨识度,深受艺术界和好莱坞影坛等多方厚爱。
——米拉•奈尔
章节介绍
目录
前言一 诗意的相遇
前言二 叶锦添的“新东方主义”
前言三 叶锦添和Lili
序
一、时间的奥秘
新东方主义的形
我的路
生活观
时空异转
新东方主义的时间观
慢时间
软时间
零时间
异时间
时间之旅
创造时间的游戏
二、神形的乡愁
源流的断裂与重生
书的挽歌
三、神形的现在
失去主体价值的年代
美国美国
四、神形的未来
未来仍建构在时空之中
外星频道
无时间的世界
未来人
五、新东方主义的可能
新东方主义的可能
东方西照
形而上诗学
肯尼迪中心
迪奥六十周年展览 《迪奥与中国艺术家》
山中雾旅——意大利家具艺术装置展
中国功夫
六、实践之路
流动的世界脉胳
舞台——新东方主义
《环》(Until the Lions)
浪漫主义芭蕾——《吉赛尔》
《汉秀》与弗兰克·德贡
《马可·波罗》
重生
神息奇艳
寻找新东方主义之源
《红楼梦》
世界的莎士比亚
《如梦之梦》
《孔雀》与《十面埋伏》
《昭君出塞》
跨界:找寻真实之路
创造图像文字
七、陌路的神秘剧Lili
美形之爱
潜意识的黑盒子
神话的故乡
巫文化的历史
龙图腾的古中国
流观《山海图》
幻物至欲 , 人之起源
Lili
摄影的深处——巴别塔无时飞行
找寻Lili
Lili 的脸
青春之火,青春之门——Lili 的世界之墙
静止的世界
Lili 的行者时空
潜意识的现代世界-Lili World
《寂静·幻象》
《无忧》
《仲夏·狂欢》
《梦·渡·间》
胡金铨电影装置艺术展
《平行》(In Parallel)
《流形》(Reformation)
八、流形
流形中国
古典威尼斯
坐者观形
九、形魅
形异神传
缺形
十、空中竹音: 爱与美的探索
空性《心经》
死亡的灵韵
寂灭
本目
息神聚形
后记 浮沙观
附录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走走的评论
叶老师写文跟讲话一样超现实….
-
堪堪的评论
去年看了流形的展,总是对艺术家的内心充满了好奇的我当然会入来读。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当你尝试去了解作者关于时间、空间、生命、新东方艺术和中西美学的看法,你会发现并没有走近他,而是走向自己,反观的也是自己的内心。
-
jellyfish的评论
带着打印书稿去了新加坡和吉隆坡,看过双子塔回酒店继续看书稿,看完再出门喝酒的回忆不会忘
-
伊夏的评论
像一场信息量很多的梦话。个人很喜欢。
-
把吃喝看淡的评论
看得我云山雾罩。
-
老板娘的评论
感觉很意识流 我很多年没有碰这个东西了.我开始阅读的时候以为是责任编辑找的枪手做的文 看到63页我明白了 叶老师就是一个思维上超现实的艺术大家. 我带着疑问和好奇想知道他工作上的一个折射 .但是喔到现在还是没有看到一点点………我大概看了太多深入浅出的东西了.啊 是我的问题TT
-
多么好呀的评论
我承认没有读完。这本书很意识流,很流形,讲述的是“只可意会,不可书写”的概念,所以没有读完。
-
入秋秃头哭唧唧的评论
完全看不懂 他对文字的掌控和表达就像后现代主义一样 空 飘 不知所云 神神叨叨
-
巴塔森梨的评论
补标,去年间朋友的赠书。书中文字就如同叶锦添的美学,虚无飘渺的意识流和重峦叠嶂的诗意哲理,很多都是非常私人的理解与想法,我却很能理解这种对私人记录的执念。最感兴趣还是关于他的缪斯Lili,一种意念的承载,一种记忆的容器,以他的话说,“Lili像一面意象的镜子,填补了可以衡量的真实世界以及我们想象与记忆世界之间的鸿沟”。时间、空间的流动瞬息万变,记录的瞬间却是静止而生动,因为祂糅合了造梦者默许的合理性与对梦境的记忆,创作者的情感延伸出一片繁茂宇宙,意义在一层层的表露中终成回环。
-
啦子的评论
段位太高、虚无缥缈
-
Eorl的评论
其实我在尝试寻着自己的脉络时,发现的也只有那个事件而已,除此之外,我不知道我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我也想离开所有庸俗伪善之物,保护好自己的灵魂,这些事除了耗尽我的耐心外,就是在缓慢的毁灭我了。多说真的没用。
-
灶灶的评论
人生需要偶尔形而上
-
24格的评论
书中出现得比较多的词是层次、传统、未来、时间……在叶锦添的作品背后的东西,以一种形而上、晦涩的文字呈现在书里。我平心静气,也难看清其堂奥。尤其是最后一章,太多关于佛教、禅宗的引语和领悟,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佶屈聱牙。不可否认,叶锦添是一个非常有想法、有抱负的艺术家。而又有多少人能看到他作品背后的东西?当然,这个也许并不重要。
-
yoory的评论
大概更想看的是作品集吧,文字是最苦手的自我呓语形而上类型。
-
jinying的评论
叶的表述其实比较抽象,但他对传统文化的本质的探索真的很深。最近发现那些最顶级的艺术家都在“我们是谁”这个问题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与国外交流越密切的探索越深。
-
Holifey的评论
有些事没看懂,但值得反复的看~
-
好运罗娜娜的评论
叶老师从事美学三十余年的良心之作!既有价值观,又有方法论。哲思部分是叶老师无私的展现why他那样做,后面带着how(怎样做到)。从如何思考到如何做到。知识密度很大,真的非常了不起。
-
我困死了的评论
文字绝不清通,并不好读。是既缺乏逻辑,形象感也欠奉的呓语。你可以挑几处费脑子想想,哦,好像有道理的话,但整体阅读体验,实在太差。
-
李美蛋的评论
他能感受到 但他真的说不出来 我厌恶对艺术和个人感觉这样一厢情愿的传达和阐述 非常不喜欢 违背作品和艺术存在的意义 同时没有太多实质性 唯独在这种感觉中 或许可以给较顿感的那部分人一点点启发 这书出得挺意淫的
-
非虚构的评论
我一直以为,后现代主义充其量只是一个现代主义崩塌的过程,它只代表一个现象,却不能代表一个时代,因此它无法定义。但我似乎能聆听到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一切达到一个新的统一阶段,再自然形成一个版块的拼贴。未来所不同的是,以往的传统已经在密集的时代互动中转型,符号被强化地继续存在着。大量的复制与假冒冲淡了最初的源流,在目及的范围内,以前的文化,只剩下满是符号的版块,为其间的利益所诱导。利益与共同理念产生新的整体,流动密集地展开成为前所未有的共融时代。就好像从现实的地面上产生另外一个城市,虚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