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Epub+Pdf

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作者:陈平原

分类:文化

ISBN:9787108061898

出版时间2018-1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标签:
文化 

内容简介

陈平原最近二十年来东奔西走,努力搜寻资料,尝试借助文字与图像两种不同介质的功能互补和互动,深入拓展他一向关注的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这一有“预流”性质的研究转向,既是回应海外汉学研究的某种趋向,更有中国学界自主推进相关研究的动力。本书就是作者在晚清画报研究方面的集大成之作,通过各自独立但又内在关联的十篇文章,将近代启蒙、新知传播、传教士、女学、科幻小说等诸多内容,配以三百多幅图片,生动再现了晚清画报缤纷的面目。而书中兼及新闻史、绘画史与文化史的论述,尤其关注图文之间的缝隙,对读者深刻了解晚清社会风尚、文化思潮以及审美趣味的复杂性,会有极大的帮助。

章节介绍

第一章 图像叙事与低调启蒙
——晚清画报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中的位置
一、大变革时代的图像叙事
二、晚清画报的生产及流通
三、战争叙事的策略与心态
四、图文对峙以及低调启蒙
第二章 晚清教会读物的图像叙事
——关于《教会新报》《天路历程》与《画图新报》
一、从“传授知识”到“展开叙事”
二、《教会新报》的“看图说书”
三、《天路历程》的“绣像传统”
四、《画图新报》的“漫画意识”
五、图像叙事的魅力
第三章 从科普读物到科学小说
——以“飞车”为中心的考察
一、 气球、飞车、飞行船、飞舰
二、 海外游记中的“气球”
三、 早期报刊中的“飞车”
四、 《点石斋画报》中的“飞车”
五、 “飞车”如何上天
六、 经以科学,纬以人情
第四章 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
——《点石斋画报》研究
一、 崛起与消逝
二、 新闻与石印
三、 时事与新知
四、 以图像为中心
五、 在图文之间
六、 流风余韵
第五章 转型期中国的“儿童相”
——以《启蒙画报》为中心
一、 “妇女相”与“儿童相”
二、 “风姿豪迈”之“小英雄”
三、 “儿童最喜图画”
第六章 鼓动风潮与书写革命
——从《时事画报》到《真相画报》
一、画家如何“革命”
二、画报怎样“叙事”
三、图文能否“并茂”
四、雅俗有无“共赏”
五、石印与照相之短长
第七章 流动的风景与凝视的历史
——晚清北京画报中的女学
一、 画报与女学
二、 如何“启蒙”,谁在“正俗”
三、 女学堂的故事
四、 游学歌与小英雄
五、 流动的风景与潜藏的欲望
六、 仕女画与新闻画结盟
七、 凝视的历史
第八章 城阙、街景与风情
——晚清画报中的帝京想象
一、帝国风云与个人游历
二、作为“景物”的宫阙
三、在禁苑与公园之间
四、日渐模糊的风俗画
五、十字街头的“巡警”
六、新学如何展开
七、观察、见证与遥想
第九章 风景的发现与阐释
——晚清画报中的胜景与民俗
一、画报之“西学东渐”
二、从江山形胜到都市风流
三、在报章与画册之间
四、风景转移中的政治与文化
第十章 追摹、混搭与穿越
——晚清画报中的古今对话
一、“新闻”与“古事”
二、怎样“追摹”
三、如何“混搭”
四、哪来的“穿越”

附录:香港三联书店版《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前言
参考书目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金剛怒目的评论

    自是见功力的大著。不过和港版相比,感觉新增加的五篇,不若原有的紧凑,很多地方点到为止,有点“但开风气”的感觉。此外,因为是在港版基础上增补而成,确实颇多重复的地方,那也是没办法吧……

  • [已注销]的评论

    继续在蜗牛读书上蹭读,大概是兴趣并不在此,且读平原君的论著较多,对其思路和作法也“心里有数”。因此这不是一本令我惊喜的书,延宕至今甚至怀疑这一“预流”的价值何在,
    其实这一题目更适合有美术史社会史等背景的学者来做,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或许更能引起兴趣。

  • 李琛的评论

    挺端稳持重的研究

  • 昨夜闲潭梦落花的评论

    晚清是一个风雨激荡的时代,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波云诡谲的年代,各色人等分分登场,东学西学争论不已,只是在国家危在旦夕的局面下,西学渐成主流。而本书作者陈平原就从晚清的画报入手,分析西学东渐这一大潮流如何在中国登场。晚清画报是图文兼具,本书同样如此,在作者笔下,百年前的时事、新知、风俗、传统、儿童等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也让我们得以看清画报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惟女学一章,画报涉及甚少,作者阐述稍显牵强。

  • 刍狗的评论

    【借阅】通过对晚清画报的考察还原时代历史与意识。画报的最主要特点是图像与新闻的结合,其技术基础是石印术,假想读者包括妇孺,意在启蒙。书中论述科学、儿童相、女学几章很有意思。如新小说家不关心飞车的工作原理,只欣赏其凭虚御风、顷刻千里的意向,其趣味接近奇闻而非新知;儿童从陪衬走向中心;女学生成为被凝视的对象以及画笔与镜头之争,都是非常有意思的讨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晚清的意识形态。组织形式上每一章都可以作为单独的论文,而不是全书前后相承地论述,故说明多有重复,阅读体验上有所折扣。

  • Zz的评论

    读这本书,心境从惊喜到复归平淡再到有些不耐烦。盖因此书实在有些啰嗦,有些观点前后不同篇章屡屡出现,就像现在的电视剧为了集数不断闪回,作为一种学术研究,不应该这样将不同时段写就的文章凑在一起梳理个大致逻辑就以书之名出版,好歹删繁就简严谨些才是。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

    按需。

  • echo的评论

    读了几章,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感觉自己对画报了解几于零所以看个热闹了

  • 鱼缸里的rainne的评论

    以小见大的典范,值得好好学习,史料丰富,作为索引亦好

  • 劉貓遛貓的评论

    #2019012#

  • 铅笔姑娘的评论

    2019年读完的第一本书,陈老师史料功夫扎实,很受启发!

  • M的评论

    “文化研究”的老毛病:结论(今人所共知的大势)先行&立论和材料太“隔”

  • autumn的评论

    大家都来看吧!即便不做研究也很有趣的书!

  • 小锋的评论

    晚间时代的画报的发展有利于当事人每个阶层都能够了解,实施文化艺术给他们多了一个渠道。
    这种大众化的方式让民众们有机会提升自己的审美,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不是除出去之外别无他选。
    这些画报图文并茂也提升了大众的审美。
    现代社会的这些画报也是给大家提供了更多选择更多媒体的渠道。

  • 米豆的评论

    翻了翻目录和图片,看起来是努力求全不忍割爱

  • nishi_zzz的评论

    作者关注重点:晚清画报图文兼及间的缝隙,不仅对彼时“社会风尚、文化思潮及审美趣味的复杂性”有所了解,从版式设计等书籍物质属性考之,不知能否在书籍史领域有所进展?以及关注《点石斋画报》的“流风余韵”—文人学者对此的“追摹、怀念与凭吊”,则已进入阅读研究范畴了。

  • 女孩和三文鱼的评论

    #图像研究#

  • 大吉岭的评论

    就觉得这样的研究还是蛮适合用来回应某好发议论者的“基本功论”的,至少在本书里,所谓基本功扎不扎实,以及如何操练基本功,对所谓big idea的发挥还是有相当关键的影响。碍于自身的兴趣点还是会觉得对图像的解读稍显乏力,不过就算再退一步,也可以作工具书参考

  • cat wizard的评论

    了解了石印画报的短暂历史。本书十章,扩展2008年港版五章。基本上是会议报告改成文章,然后放在一起,不免重复重复又重复,看到后面几乎不堪忍受。

  • 平凡零点的评论

    材料举重若轻。学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