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英]琳达·格拉顿(Lynda Gratton)
/
[英]安德鲁·斯科特(Andrew Scott)
分类:文化
ISBN:9787508685076
出版时间:2018-7-1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内容简介
我们都将活到100岁,长寿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多大年纪,都必须面对这个基本事实:21世纪初出生的人有一半的概率活到100岁,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真,发展中国家也正迎面赶上。这就是长寿时代。如果我们以为长寿时代只是意味着老龄化、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和劳动力短缺,那我们的视野仍然是流于表面。长寿时代带来的变革远超出我们想象之外:
过去的受教育—工作—退休三阶段人生模式已不再适用;
劳动力市场中空化会进一步导致贫富差距;
更复杂的家庭结构和变化的代际关系会出现;
新一轮产业变革,生物工程、计算机采集和碳替代会成为巨型产业;
员工更少但通常更专业的企业组成的生态系统将成为增长点;
智慧城市和零工经济兴起,工作和办公场所分离;
个人对灵活性和多样选择的渴望,将压倒公司对体制和可预测性的需求;
跨龄友谊将成为常态,老人不再是一个老无所依的“独立王国”……
面对这一切变革,我们做人生决定所参照的榜样和我们自身的人生经验都不足以应付这个长寿时代,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人生模式:
三阶段人生变成多阶段人生,夹杂若干个过渡期;
再创造比娱乐更重要,闲暇时间用来构建自己的无形资产;
培养自己在创造、共情和问题解决、自由往来等比机器人更具优势的领域,那正是未来产生高薪岗位的领域;
喜欢老一套的、可预测的企业在人力资源和经营模式上必须全面变革;
政府的关注点要从社保扩大到全方位的教育、婚姻、工作时间及更广泛的社会安排上……
本书来自英国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和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科特为MBA学生开设的一门“百岁人生”课程,入围2016年英国《金融时报》和麦肯锡公司年度图书奖,出版一年便已经被译为12种语言。两位作者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专家,并且在多个政府和多个跨国公司担任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咨询顾问,他们运用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和超前视野的实践经验向我们展示,在长寿时代,我们必须从过去的三阶段人生演进到多阶段人生,才能将长寿变成天赐大礼,而不是变成诅咒。
“琳达·格拉顿和安德鲁·斯科特创作了一本重要而且可读性极强的书,书中所分析的问题,绝大多数政府和企业都会忽视。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会享受到比我们的先辈更长的寿命。的确,今天的孩子有一半会活到100岁,这关系到我们的个人财务问题。作者雄辩地向我们证明,我们的全部生活都将重组,以适应这破天荒的长寿。婴儿潮一代和千禧一代都应该好好读这本书。”——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哈佛大学劳伦斯·蒂施历史学讲座教授
章节介绍
绪论:长寿改变一切
第1章 生活篇:天降长寿
第2章 财务篇:更晚退休
第3章 工作篇:就业形势
第4章 资产篇:专注无价之物
第5章 情景篇:可能的自我
第6章 阶段篇:人生新模块
第7章 金钱篇:长寿推手
第8章 时间篇:娱乐还是创造
第9章 亲友篇:改变的私生活
第10章 实践篇:期待变革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danyboy的评论
3.5星。在灰暗的社会主义开倒车时期读到这本书,实在有些说不出滋味:当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展望当医疗和科技推动国民寿命大幅延长,个体能够在更长时段规划人生,享受创造快感时,我们这里:1、只有极少数财富垄断者、超级成功人士才拥有这种展望的权力和资本;2、多数人在目前的生活状态下,寿命延长意味着折磨与痛苦的延长;3、少数边缘人群,如豆瓣网友,则秉持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丧文化,对长寿兴趣索然;4、此外还有部分中国人会从养生、延年益寿、五世同堂、子孙满堂等传统角度来看待长寿时代,并不会去积极规划人生,为自己和人类创造价值。总之:这本书的确提供了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新的展望,期待改变近代资本主义塑造的三段生活方式,令人激动万分,但这不仅需要医疗和科技进步,还需要良好的社会制度、较高的人口素质和积极的公序良俗。
-
希米格的评论
建议豆瓣应该增加一个原版评分,完全被评分给骗了,300多页的书干货如此之少也是少见啊~
-
Sophia的评论
书里面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洞见,比如说过去我们人生是三阶段式的,20年学习,40年工作,20年养老,学习是为了工作,工作攒钱是为了养老。但是如果人活到100岁了,年轻时候的知识完全不够用的,必须终身学习,而且是学习那些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领域。工作也是,根本攒不够养老金的,想要安享晚年,必须依靠更多的无形资产,这也是书里面的一个非常棒的亮点。预测这本书会大卖。
-
兰花草0931的评论
常识和前瞻,这两点对每个人来说都太重要了。关于养老金,关于理财,关于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资产是什么,其实大部分中国人都不懂,所以才会掉进各种坑。这些本应该都是常识。未来的劳动力市场,未来的城市格局,未来的巨型产业,书里面都有分析,并不难,但是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去意识到这些。结合书里所讲的“智慧城市”,其实很好解释近期的热点,北京房租暴涨这事儿,是一种集群效应带来的资本炒作,而且这种趋势会把城市分化为北上广深和小县城这两种。好书!
-
艾尔同学的评论
上海书展逛中信展台翻到的书,我也料到豆瓣的评分虚高。反复陈述的观点是,人类长寿是必然趋势,我们的人生在由“学习、工作、退休”的三段模式向多段模式发生改变。着眼于有形资产的同时,友谊、知识、健康这样的无形资产同等重要。作为政府,延迟退休年龄的举措也是箭在弦上。除了头两章用数据说话,其余部分都泛泛而论,没有精彩的地方。不过身为现代人,能把目光放长远,毕竟是对的。
-
aosjow的评论
看完后,莫名忧伤,尤其是这种忧伤可能持续到我100岁的时候。
-
拾五的评论
前面四章值得读一下,在百岁人生中,养老,财产,生活阶段的重新安排等,值得思考。后面三分之二啰嗦又重复,同时考虑到的问题,美国特色鲜明,不合中国国情。中国人没有学业贷款要还,踏上工作岗位也不是从零开始,都是爹妈养着的,而房子又是另一码事……
-
见识城邦的评论
长寿时代,养老问题变成巨大的灰犀牛,生物、健康产业成为巨大商机,人生模式被颠覆;对接《原则》《爆裂》关于未来生存之道,对《未来简史》的长寿话题更加充分的解释
-
郭麟的评论
展示了一个简单的确定性趋势:人会越活越长。虽然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75岁,但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大概率可以拥有百岁人生。这提醒了年轻人要为长寿做准备。社会的变革好似“温水煮青蛙”,一定到了要命的温度才能聚集起足够的变革动能。现在最接近百岁人生的日本和我们对待长寿的社会机制并没有本质不同。所以我们这代人仍然可能会在旧的社会机制中度过百岁。果断放弃依靠社会救济的想法,自己为长寿做充分准备。拥有褚时健,任正非一样的人生对大多数人只是个梦。能通过财务自由拥有对自己的生活的控制也只是少数社会精英。中产阶级仍然有办法,而且方法也很平凡:终身储蓄,保持好奇,终身学习,关注家庭和友谊等人际关系,健康的饮食,长期运动。而残酷的是穷困。底层阶级没有太多办法。不仅寿命增加相对少,即便长寿,也只是延长了悲苦的生命。
-
GFT0364的评论
听过罗辑思维解读这本书的节目,自己读了之后,发现还有更多干货,真的是和每个人都切身相关:不靠谱的退休金、萎缩的劳动力大军、贫富分化、养不起孩子、人工智能的威胁……但很好的一点是这本书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毕竟是给伦敦商学院的MBA上的课程,显然不能那么丧。
-
米田的评论
最近在看的一本五星书籍,也是我们这代人需要面对的未来,怎么应对机会和挑战,里面都有说。特别是90后的朋友,很大几率会活过80岁。
-
索的评论
通篇废话太多,就两点启示,一是对资金的管理,做到持续有钱可花,哪怕长时间的退休;二是要保持健康的身体,保证有质量的老年生活
-
京客隆小丸子的评论
还是适合时常读一读的。
-
nownornos的评论
共鸣很多,多段式人生就是我正在践行的,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来看,寿命增长的加速度应该还会增加,那么人类很可能会永生,但是,物极必反,到这种程度,宇宙这台总机会不会重启呢?
-
暴走系乙女药的评论
传统的三段式人生是这样的:就是人生分成了边界非常明显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上学,第二个阶段工作,第三个阶段回家养老。比如说一个人,他七岁上小学,二十来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这二十年就是第一个阶段,全部都消耗在学校里了;然后开始干工作,干到六十退休,这三十年就是第二阶段,全都耗在单位里了;然后退休回家,抱抱孙子,养养花,等着走向人生的尽头,这是第三段,全都耗在家里了。然鹅这件事即将转变。
-
Wendy的评论
很系统的思考
-
健康鸡的评论
长寿时代冲击了传统的人生三阶段论,迫切地要求个体、企业、政府、教育等作出改变。常见于亚洲的“多代同堂”家庭模式可能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西方,年长的一辈也将投入到终身学习之中,一个多代间相互交融、和谐共处的时代值得向往。作者将长寿时代视作“礼物”,而现实的生活经验却将我推向了狭隘的甬道,要有多少人先承受“讨厌、残酷而漫长”的诅咒,才能换来下一代的改革红利。
-
挥雨的评论
有启发,但太啰嗦。
-
沈是的评论
挺有意思。如果以百岁为目标,现在这个阶段确实应该多游历一下探索一下自我。最近读的几本书都在说工作的可替代性,确实要朝社会性的方向发展发展了。
-
昨夜星辰昨夜风的评论
干货不多,很多地方一直在重复。。花了一天看完,感觉不太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