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孝Epub+Pdf

家与孝

作者: 

张祥龙

分类:文化

ISBN:9787108056733

出版时间2017-1-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标签:
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年有关“家与孝”的著述中,与西方哲学和文化有关,又有中西比较之趣的文章的结集。作者对西方晚近海德格尔等关于家的思想做了系统阐述,通过中西比较,揭示出中国传统哲理的最为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家道,更在于其对“家”的理解是一种直接可经验的亲子一体的方式。作者认为,对孝现象和孝意识的体会,是理解家和人类独特性的一个关键,也是认识儒家及其未来的一个要害。

章节介绍

◆目录┄┄┄┄┄

第一部分:从居间视野来看“亲亲”和“家”
“亚伯拉罕以子献祭”中的“亲亲”位置
—-从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起头
海德格尔与儒家哲理视野中的“家”
第二部分:家-孝与人性
家庭和孝道是否与人性相关?
――对于新文化运动代表的反家思潮的批评
孝道时间性与人类学
第三部分:孝和家如何才可能?
想象力与历时记忆
――内时间意识的分层
乱伦禁忌与孝道
第四部分: 西方人遭遇的乱伦与孝道
乱伦与理想国
《哈利·波特》中的亲子关系与孝道
――人类本性的一种展示:不死还是虽死犹生?
附录:
儒家会如何看待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谁养老才合理?
亲子与儒家经典
参考文献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Rosier的评论

    為什麼學術根基在西方的學者更抵抗不住來自“傳統”的蠱惑?這是我一直特別好奇的問題。大約只是因為對“傳統”比較無知的緣故吧。

  • 陆钓雪杜诗镜铨的评论

    张祥龙教你做家务系列。相比《海德格尔与中国天道思想》(1996)中的道家天人合一思想,这本《家与孝》(2017)更接近于《从现象学到孔夫子》(2001)和《思想避难》(2007),特别是后者中的《孝意识的时间分析》一文。这正符合张祥龙对自身思想经历的回顾:从现象学的文本研究中发现现象学解释中国哲学的优势,再在中国思想中得到源泉,从而看到西方现象学的不足。列维纳斯曾批评海德格尔,认为他的现象学描述是纯粹的存在论分析,没有伦理意义。而张祥龙正是在存在论与伦理学之间以及家与孝之间的张力上做功夫。一方面沿用现象学的方法,也就是不把世界作为理论对象,而是作为在其中的生活世界;另一方面,在推进到儒家经验的时候,反倒对经典现象学提出了潜在的批评。西方离家出走的“向来属我”之弑父正得到了中国有家的浪子回头。

  • Ζήνων的评论

    比起“后现代儒家”或者以“中国传统”(而非西方“普世真理”,但前者无疑更具破坏性)之名消解中国当下生活正当性的做法,作者以“海学”阐发的中国传统做法无疑有开创性,也算前二者的劲敌(这也是作者长久以来工作的方向所在)。(但是,同样是集子,《利维坦的道德困境》可读性要高得多….)

  • 宇文薄荷的评论

    学习到了学术研究靠脑洞的真谛

  • eastcosta的评论

    张祥龙先生是西方哲学特别是现象学的研究学者。 本书通过对海德格尔以及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阐述, 最终导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与孝”。 在对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根本所在的肯定的同时, 也暗含了对西方哲学遮蔽家庭这一“人在社会中的根本所在”的批评。 对我而言, 最重要的则是,为在现代的语境下如果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 像玉的石头的评论

    硬着头皮看了一半,放弃。几乎要呕吐,用海德格尔来包装也掩盖不了跟女德讲师一样的气质。对文献的使用,无论是传统典籍还是新文化运动的材料,基本都是断章取义。

  • 邝海炎的评论

    引入人类学研究成果和利用现象学的时间概念来解释家和孝,思路有创新,可惜观点迂腐,论证也牵强。已经写了书评猛拍,哈哈

  • 青铜时代的评论

    “中国哲学的登场”对中国哲学学者们的意义大致类似于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中国文坛的意义。在李泽厚那里,能够登场的是荀子的外王儒学和李自己的消费主义“乐感文化”,在张老师这里就是家与孝,这里伏下了四十年来,中国哲学发展的一条以德为师、自谋生路的线索。就张老师本人的学术而言,相比奠基之作《天道》一书中的研究也是有极为明确的进展,《天道》就没有明确表述过家与孝,而这也确实是西方哲学的一贯短板。中国哲学这样的登场是非常扎实有力的。

  • 梵阿一铃的评论

    儒家和现代西学最能相互格义的大概就是“时间性”吧?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本书是张祥龙先生关于“家与孝”这一研究主题的文集,其中既有非常严谨的论文,也有相对轻松的随笔和散记,也正基于此,各篇文章的形式、视角和具体内容之间相对散乱,缺乏一以贯之的线索贯穿,阅读起来显得跳跃性比较大。许多文章采取中西比较分析的方式展开,但是将西方现象学的理论,套用在中国传统语境下的“家与孝”等主题上探讨,总让人感觉生硬和难以接受。在语言表达的平实性和流畅性上,本书也可谓是差强人意。

  • Ithaka的评论

    历时记忆与语义记忆。

  • 何有的评论

    挺好玩的

  • 小弗桑的评论

    醒醒吼 大清已经亡了

  • Alfie的评论

    第二篇比较海德格尔与儒家的“家”,极为精彩。

  • Atlas的评论

    读来实在觉得一般,估计是自己太菜。

  • [已注销]的评论

    这个靠谱还是知乎巨V靠谱?我觉得都不靠谱。

  • [已注销]的评论

    神鬼乱舞。想象不出他老人家看哈利波特的时候是一幅什么景观。

  • 一只小企鹅的评论

    孝作为一种“深长的时间意识”,养儿方知父母恩,记忆的唤起。孝的道义基础是恩情,这是构想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基础。中国近现代革命所培养的是一种“大无畏”,就是不怕天、不怕地、不怕鬼神,也不怕祖宗在上,更不怕对父母及长辈的大不敬。陈独秀等人,打倒孔教、冲破家族制度、倡导男女平等和社会平等,觉悟就在于冲破儒家伦理,孝被搁浅了,然而仍旧发生作用。孝道在饱经各个历史阶段的风雨看似成为明日黄花,但它依然是中国现代性意识之底色(人情社会、家族意识、报答方式和权威等级等)。我们虽然可以拿着调色板在画面的高光部分涂抹修改,却也应该意识到其底色依旧。

  • 铅丹的评论

    个人觉得写的最好的是哈利波特影评一篇。有些观点还需打磨,还需深入论证。

  • lanrenfei的评论

    如果说杨国荣之流是蠢,张祥龙之流就是坏。拿早年还算擅长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去包装各种腐朽的“传统”,搞得不明真相的群众真以为他要在一种国际化的视野中重新激活“儒家”,实际做的却尽是“去其精华,嗜其糟粕”,并且藏不住那颗隐隐然迎合“当朝明君”的教主甚至国师之心。而且出于这种急吼吼的“需要”,甚至不顾基本的哲学思维逻辑,不顾现象学的根本戒律,把生物学还原论、发生学起源论之类都搬来了,也就是说,虽然满口的儒家忠孝节义,实际上离那些高贵的雅利安理论家,也没两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