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批判?/ 自我的文化Epub+Pdf

什么是批判?/ 自我的文化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分类:文化

ISBN:9787568904315

出版时间:2017-4-30

出版社: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标签:
哲学 
社会学 
西方哲学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

·首次完整收录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以及演讲后精彩的问答和讨论环节,福柯的机敏和睿智在其中展现无余。

·本书编者参照福柯演讲手稿对两次演讲的文本进行了悉心校订,以期使福柯思想的面貌臻于完整。

·福柯的这两次演讲,时隔五年,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演变。此次同时发表这两次演讲不仅极富意味,也可为研究福柯晚期思想提供一把钥匙。

– 内容简介 –

本书收录了米歇尔•福柯晚期所作的两次演讲。

第一次演讲,名为“什么是批判?”,于1978年5月27日在法国哲学学会举行。福柯把自己的研究纳入由康德《什么是启蒙?》一文所开启的视角,把批判定义为一种伦理—政治态度,而此态度在于一种不被过度治理的艺术。

第二次演讲,名为“自我的文化”,于1983年4月12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作。福柯在其中把自己的研究定义为一种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本体论,指出他对启蒙的看法和他对古希腊-罗马的分析有关。随后,福柯在伯克利分校还参加了三次讨论会,回顾了他哲学进程中的若干方面。

批判既可针对治理,也可针对自己。无论是质疑治理的批判,还是质疑自我的批判,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启蒙的精神。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编者把《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放在一起的用意。

章节介绍

目录
总 序 | 重拾拜德雅之学
译者序 | 批判和治理如影随形, 自我与技术如水随器
福柯著作名缩写
关于本书的说明
导言
什么是批判?自我的文化:福柯的两次演讲及问答录
什么是批判?(1978年5月27日)
自我的文化(1983年4月12 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系讨论会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讨论会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语系讨论会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Benjamin Rush的评论

    福柯坚持认为,“认识你自己”并非古希腊思想的最高表述,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则是“关注自己”。因为大部分自我的技术被纳入到了权威和规训体系之中,因此现代社会“自我的文化”实际上是通过他者强加给自己的。就此而言,自我是历史发展而来的技术处理之物,因而自我无所谓拯救,也无所谓解放,只有去开发自我关系的新类型才是我们真正的出路。

  • Amor Mundi的评论

    像潘老师这样按时交稿的译者,不敢怠慢#下半年还有一本=。=#

  • David Kong的评论

    福柯是我的老情人了。之前很关注福柯的自我文化。关注自我,很适合在高压政治中内在超越。

  • Liew Enomis的评论

    与其说批判总是关乎着宏大的社会与历史命题,还不如说它内在于一种自我的技术。不管是真理的思虑和学习,还是日常的记事本书写,它们都离不开自我的不断更新与构建,关系着一种不停息的反复和重塑,而这一切的动力即是主体的拒绝被治理,渴求通过批判来审查与谱写自我的文化。不满之人胜过满足之猪。

  • baiya的评论

    出那么多解读福柯的书之后,拜德雅终于出了福柯自己的作品。

  • 小白不癫疯的评论

    批判就是自愿不臣服的艺术,就是深思熟虑不顺从的艺术!

  • Saltimbanques的评论

    两篇演讲,“什么是批判”和“自我的文化”,前者将批判视作一种不服从的艺术,质疑真理的权力效应和权力的真理话语,突出它的伦理与政治态度,不太好读。后者是福柯在伯克利的演讲,问答部分精彩,有个关于kairos的回答受益匪浅。

  • 社会正义武士的评论

    很有趣,伯克利的研讨会里福柯自己解释他的考古学和谱系学的关系很受用。前一场的问答部分太尴尬了,看来古今中外的讲座中为提问而提问的人都是存在的。。

  • [已注销]的评论

    福柯说萨特是个廊下派,有意思。
    很多观点都得到了澄清(在伯克利回答问题的时候几乎一口一个“不是这样的”,看得真是令人扶额……不过的确也都是很常见的误解),比如绝不可以用社会发展过程来解释话语。

  • 把噗的评论

    #福柯逝世33周年#

  • 绝缘儿的评论

    9.8 批判是对某一领域的关注。自我的实践,就是个人再和他自己的关系中把自己构成为主体的方法。主体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历史上可分析的实践中构成自己。通过“记事本”来内化规则与自我技术,完善自我叙事。福柯的演讲,展示了主题的确定和验证过程、挖掘的条理和思路,不停质疑反诘,并接受质疑,连接了他几部主要作品的潜在思路,很有价值的文本补充。

  • gawe的评论

    思想史的方法论

  • Blade King的评论

    大家都关注“自我的文化”?我更喜欢“批判”那篇

  • softnan的评论

    那么宋明理学是否就是儒教中国的自我关怀技术的顶峰呢?到了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革命的时候,学习文件精神、做思想检查、五爱四讲等是一种规训自我的技术?福柯的谱系理论移植到中土来需要精心的梳理,想想一个连社会保障体制都没有建得较好的国家怎么有底气大谈特谈知识、科学与权力之间的谱系关系呢?

  • Celeste的评论

    17年1月还在想“自我的文化”还没人整理出来,4月份这本书就出了(

  • Kaiho的评论

    这是一本福柯谈自我实践的书,很温和,甚至有点自由化倾向。只要话语、权力与主体的关系还是个政治问题,那么,自由主义的困境就不可避免。

  • 南山的评论

    有点水。但是似乎在提醒我,思想和方法的弥散是如此偶然,作为方法的福柯远大于作为研究对象的福柯,方法和意象有时候就那么在思想中扎根生长了,又变成了思想史的一部分。至于原初与本质,who cares……最有启发的部分则是关于科学史的论述。

  • Jesse的评论

    可作为福柯思想的提纲或脉络,问答部分解释了很多误解。福柯之批判,沿用康德的启蒙概念,并差异化康德的启蒙和批判的关系(由前提变为等同),定义为不被过度治理的艺术,基于历史—哲学实践观,由“事件化检验”方法(考古学[不考虑合法性,从接受事实,到接受体系,贯穿实证性的循环]、谱系学层面[把握纯粹的独特性,不形成封闭原则])锚定。自我(并非实体,而是关系)的文化则回归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实际为关注自我的一部分),问题不是解放自我,而是设想和我们关系的新类型、新种类,可通过冥思、书写等方式(最主要的是性体验)关注自我,最终形成一种脱离宗教、教育、科学的新伦理。(与加州享乐主义相对照,前者是以工作完成艺术的美学追求/自我创造,后者是放弃自我)

  • [已注销]的评论

    为认识你自己,你必须注视神灵或者神圣因素。你必须摆脱你最近的东西,摆脱你的身体,摆脱你的日常生活,你的感受,以便超越世界。

  • 未来的的评论

    制作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