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路上的生与死Epub+Pdf

移民路上的生与死

作者:[美] 杰森·德莱昂

分类:生活

ISBN:9787545823172

出版时间:2024-4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美墨边境移民政策 = 以沙漠为帮凶的杀人计划?

以血肉之躯 冲撞 结构性暴力&畸形全球化

美墨边境的天然杀戮场,移民的生死民族志!麦克阿瑟奖得主、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杰森·德莱昂,重走迁移线路,追踪采访越境者,揭露美国政府以险恶沙漠为掩护的杀人计划。

民族志+考古学+ 法医学,生命权力(福柯)+例外状态(阿甘本)+死亡政治(姆本贝),借多重人类学手段还原沙漠暴力,用经典理论检视移民无足轻重的政治存在,直击主权者漠然、虚伪及残酷的本质。“入境者死亡人数是策略的效力指标……暴力升高,效果才出得来。”

越境者第一人称叙述+60余张纪实摄影照片,让亲历者发声,借影像作证,在沿途痕迹消解、苦难被遗忘、罪证被抹除前,保留对非人道移民政策、畸形全球化进程血淋淋的控诉。

人类学学者范可X国际关系学者吕晓宇X社会学学者游天龙等专家诚挚推荐:一本令人动容的啼血之作,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整体性溃败的缩影,一部当代奥德赛式的磅礴史诗!

===

【内容简介】

美墨绵延的边境线西部,是有着“不毛之地”之称的索诺拉沙漠,这里长期充当拉美无证移民的“走线”通道。高耸的隔离墙在此终结,闯过沙漠里一道道死亡关口,移民就能如愿成为美国非法劳动大军的一员。只不过,无数人命丧途中。人类学家杰森·德莱昂亲历沙漠移民路线、采访越境者,收集衣物和骸骨等物质遗留,沿途救助伤者,亲眼见证死亡。在他看来,沙漠是美国政府精心打造的异质集合体:诱导移民铤而走险,把脏活外包,借自然环境“洗白”自身。这片死寂大地充满着生命消逝的苦痛,而背后是两个世界巨大的经济鸿沟与难除的政治顽疾。

===

【著译者简介】

杰森·德莱昂(Jason De León, 1977—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教授、奇卡诺和中美洲研究中心教授、科特森考古研究所主任。研究领域包括拉丁美洲移民、暴力理论、当代考古学等,是“无证迁移项目”的负责人。2017年凭借其在移民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奖。

赖盈满,译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科学哲学硕士,译有《山中最后一季》《天才的责任:维根斯坦传》《成功的反思》和《博学者与他们的时代》等作品。

===

【相关评论】

德莱昂向我们呈现了对美墨边境杀戮场的鲜活控诉,在血淋淋的景象和切身苦难中揭示了全球不平等的残酷。德莱昂自称是考古学“难民”,事实上,他正通过打破人类学传统的学科分界来振兴这个领域。他毫无保留地为理论、方法和公共人类学提供了新的路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教授、《生命的尊严》作者 菲利普·布儒瓦(Philippe Bourgois)

这是一本令人动容的啼血之作,叙述了无证移民经由亚利桑那沙漠奔向美国的艰难过程。作者亲身体验了这条生死路,对行动者网络、多物种民族志和本体论转向等加以审视,并在死亡政治中检视福柯的生命权力。作者力图告诉读者,为什么在沙漠中死去的移民大都尸首无存——不同的能动性力量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荣休教授、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范可

人类学家德莱昂以近乎小说家的笔触与无限近的亲密距离,揭开了美国边境沙漠上“走线”的重重困境。那些踏上未知旅途的人,无异于接受来自死亡的公开邀请,而他们要去穿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为边界,又何尝不是向着全球化扭曲和畸形之处发起冲击,从而汇成的当代奥德赛式的磅礴史诗。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青年作家 吕晓宇

德莱昂将看似简单的“用脚投票”的行为以一种繁复精巧却环环相扣的方式呈现出来,把边境危机凝练为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整体性溃败的缩影。这些追寻“美国梦”的难民,不知等待自己的是冷酷的移民官、僵化的移民法、极化的两党制、失调的联邦制、瘫痪的三权制和贪婪的全球化所编织的噩梦。这个制度噩梦搭配恶劣环境,则构建了他们的“敞坟之地”。

——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国际移民研究学者 游天龙

章节介绍

引言
第一部分 恶地
1. 威慑预防
2. 险境
3. 死亡暴力
第二部分 在路上
4. 梅莫与路丘
5. 遣送出境
6. 科技
7. 穿越边境
第三部分 危险地带
8. 曝光
9. 忘也忘不了
10. 玛丽塞拉
11. 我们会等到你来
12. 后记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标本师库特的评论

    近几年看过很多关于多达里恩雨林走线客的报道,一路与黑帮、土匪、野兽斗智斗勇,其中不乏存在大量无法经由正规途径入境的国人。
    当然,在这本书里,偷渡客们所面临的环境是更加恶劣、对人类更加不友好的沙漠。看的过程中我总在想,一个人要在多么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才会彻底放弃自己的故土,甚至家人?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勇气,才会义无反顾踏进沙漠,追寻那几率极低的存活与那遥远的自由?无论如何,对无证迁移者们和他们的孩子们来说,“家园”二字是他们终其一生渴望而不得的奢侈品。他们的故事让人心碎。

  • bookbug的评论

    教科书一般的人类学作品,特别是作者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和全面精当的分析方法,以及贯穿全书的人文关怀,很能打动人。走线在近年突然成为中文网络热词当然有其特别背景,但热度再高也掩盖不了大量不明真相者对其现象和本质的误读。本书作者通过语言、考古、人种等多个人类学领域的综合研究,和翔实的数据、访谈等民族志田野调查,揭开了联邦政府以威慑防御政策为首的边境执法政策在“道德不在场证明”的幌子下的系统性暴力本质。从实际效果来看,威慑防御政策不但未能阻止越境者,还名正言顺地让亚利桑那州南部这片荒漠成为杀戮之地,即所谓开放的坟墓。从历史上看,美国表面上是移民之国,但从移民政策和对待移民族群的态度上看,美国又从来不是移民之国,特别是美墨边境的生死须臾,即是联邦政府从来不曾把国籍至于人命之前的写照。

  • 元宇宙之声的评论

    最近读的这本《移民路上的生与死》,几乎将我的心理建设冲击破碎掉。才终于认知到,对于生与死最残酷的真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掌控,我们不知来处,也不知道归途。我们生来惶恐,却在这个世界上感受到来自同类的巨大恶意。
    感谢勇敢的人记录下这人间的真实,

  • 胡桑的评论

    在“侧面瞥视”中,揭示跨越边界而来的暴力、痛苦、煎熬。

  • 基瑞尔的评论

    粗暴的“修墙”“无籍危机”决策背后,很多人会去思考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美国会如何受益(又如何损失);它们在这个话题上,常常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论证。然而却少有人审视这场边境风波里的另方以及更为「个体」的认识。作者的书写在某些时刻已经超出了观察或是在这个问题上明确选择一个方向进行讨论,它常常亲身感知体验,并能看到他对受访对象的尊重与理解。“先将人累死再进行捕捉”“踏上就是不归路”“精心留下的四瓶水”;有相当多触目惊心的细节。即使刨除理论阐述与解释,这些资料与口述史都相当珍贵。【2024 #45】【也人·纪实 #1】

  • 鸣蜩凌午的评论

    人们的良知超不过国家的界限,讲述国家机器如何把自然作为抵抗非法移民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来让寻求生存和家庭的人们遭受干旱暴力乃至死亡的折磨。介绍的历史学研究方法通俗好懂,可以说是近期读过的最好社会学书籍。

  • malingcat的评论

    人类学实录,2000-2014年间亚利桑那沙漠这条“走线路”的死亡故事。走路的人并不知道很多,作者知道得太多。最后的统计表格和书中照片一样震撼,2014年美国边境巡逻队在南方边境逮捕的人数达到12229557人,一千两百万。

  • 跳伞塔的评论

    他在研究中严谨性直接反映了他的用心程度,作者克制住诱惑,并没有采用和其他研究者一样的跟随迁移者同行的的手段,一方面是作者恪守研究伦理,努力不让自己的研究去直接影响研究对象,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作者将这些非法移民视作和自己同等重要、拥有同等权利的人,不愿自己的研究给其迁徙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 半半的评论

    “敞坟之地”。

  • 死透气了的评论

    触目惊心。第一流的民族志。

  • bgle的评论

    文笔好,详细。如果我们的人类学家能写出这样好读的书就好了

  • petrichor的评论

    虽然作者说这类题材已经有很多人写过,但在简体环境下,还是相对少见

  • 虚极生的评论

    学术著作通俗化的标杆。在这个人文社科学术产出越来越依靠重重叠叠的理论框架,习惯于圈内人自说自话时,作者依靠两个起承转合完备的、天赐般的完美故事,呈现了如新闻特写般完整精彩,又兼有理论应用和方法论探索的作品,可以说集故事性和学术性于一体。或许这才是这个时代,应该被鼓励的、真正的学术。

  • 五月阿隆的评论

    这本走线人类学的死亡论述可对比的除了普里莫莱维笔下的集中营,我只能想到梅尔清《躁动的亡魂》。作者拍下的照片,亲自融入沙漠中的难民和走线群体,不断亲历的死亡,足以让任何一个人感到崩溃。那些不知经历的死者,在死亡数据库留下的姓名年龄国籍死因只有不详二字,以及分不清部位的骨殖。学术的价值中立在大量的惨剧面前没有意义,悲悯和杯水车薪的帮助是作者良心最大的抚慰。生活的愿望在那边,死亡的邀请在这边。
    理论使用上作者用阿甘本的神圣人和例外状态表达“集中营是现代政治的极致”这一论断,来进一步审视福柯的生命权力,包括国内还没有译介的南非哲学家姆贝姆贝的《死亡政治》(陈荣钢有核心章节翻译,蓝江老师翻的《野蛮主义》也有涉及内容)。实际上这个脉络还需加上阿伦特《我们这些难民》、巴特勒《无限期羁押》两篇重要文献。

  • 余北的评论

    每晚睡前读物,阅读体验太棒了。去年在网上了解到“走线”群体,起初一直持非常负面印象,看完这本书后,变为理解他们。如果可以,谁愿意冒如此大风险背井离乡作为非法移民从事仍然会被剥削,也许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的工作呢,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已。
    人类学好有意思,作者写既专业又充满人文关怀,希望他的其他书也可以被引进。

  • 食菠萝的评论

    第一部分是自然、地理、动物、气候共同构成的恶地,沙漠里的死亡暴力真是印象深刻,因为你知道写的是猪,但明明是人。第二部分转到边地故事,梅莫和路丘,收容所形形色色的人。第三部分回到迁移者原乡,这里有一种吊诡的感觉是,比起前面书写越境者穿越沙漠的千难万险,作者来到昆卡仿佛降临,他的移动太过顺畅以至于不需要描述(作为一个美国人是不是到世界上几乎任何国家都可以如同瞬移,毫无阻力)。而厄瓜多尔也恰恰是这两年国人走线路途的起点。

  • Cynthiastar的评论

    翻阅。

  • 川西袍哥的评论

    对生活在拉丁美洲经济边缘的人来说,往往唯有死亡才能让他们获得政府承认。(P346)

  • Ikera的评论

    冷静克制的记录,背后是修罗地狱一般不堪想象的恐怖。译文水准也很高,胜过市面上95%的社科译著。

  • 我爱看电影的评论

    一部对非专业人士极好的人类学领域研究方法的专业科普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