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消失在世上
作者:[意] 亚历山德罗·巴里科
分类:小说
ISBN:9787572615610
出版时间:2024-4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贾斯珀·格温,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有讲故事的迷人天赋。很多人都认为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四十三岁的某一天,在散步的途中,他突然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了厌倦。不久,他便开始一步步地从原来的生活中退隐了。他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从格温先生决意自我消隐的那一刻开始,一段跨越漫长时光的寻找自我之旅就开始了。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找到它,才能让心不再漂泊。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人物,忙碌于冒险和日常生活,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我们是整个故事,不仅仅是那些人物。我们是那些我们散步的树林,是骗人的坏蛋,是周围的混乱,是所有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是东西的颜色、声音,您能懂吗?”
《一个人消失在世上》是《海上钢琴师》作者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经典作品,也是他眼中自己的最佳作品。
******************
巴里科写了一篇温柔的沉思录,关于书和人如何在时间中以几乎难以察觉的方式改变我们、打动我们、召唤我们,就像许多在黑暗的掩护下偷渡到我们生活中的特洛伊木马。——《纽约时报》
巴里科是一位多产的欧洲文学大师,常被拿来与卡尔维诺相提并论……这本神秘的小说所带来的可亲的怪异感是村上春树都无法比拟的。——《出版人周刊》
巴里科的语言很简练,但寓意深远。也许这就是他受年轻人追捧的原因。——朱塞佩 · 托纳多雷(《海上钢琴师》导演)
章节介绍
1、一个人消失在世上是作者[意] 亚历山德罗·巴里科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 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Francesca-CY的评论
消失的渴望隐约浮现在每日的思绪里。
-
小矮子的评论
轻盈。简约的笔触写出了神秘的气质。临近结尾变成了悬疑,悬疑过后是感动,感觉很奇妙。
-
大路的评论
巴里科的小说中有一种飞扬的东西,这可能也是我一直喜欢他的小说的原因。我想我只能如此形容,他的小说是一种超越小说的小说。作为一种文本形式,小说自有它的局限,但是脱离于文本之外那种玄妙的存在会是永恒的,更无从把捉。那是一种绰约朦胧的感觉。只要曾经与它相遇,便会成为一个恒久的记忆。
读完这个故事很难准确形容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像是从戛然而止之处突然出现了一种新的气象。不由在想作为一种身处密密麻麻交织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身份,前生如同梦境般的虚幻。然后突然之间有一种如同开悟的时刻,走上另一条觉醒的道路。就像故事中突然之间放弃一切世俗身份的作家选择用画像的方式更新自己,也成为被画的人的一种奇妙的机缘,在一段难忘的经历之后开始新的人生。
仍然是一个有无穷隐喻的故事。我对小说的审美标准就应该是这样的。
-
盐少女的评论
用笔触捕捉一个人,却不是将他还原,而是分解,溶于更广袤的情感背景,创作成始终存在却从未被写就的故事,这是多么优雅而精细的工作。空旷的房间,随意却恰到好处的音乐,具有生命期限的天真灯光,赤裸相对的人,还有大段沉默后的唯一交谈,“画像”的过程糅合了太多微末的情绪颤动,是沉静如水的观察,也是在被观察中轻柔地向内触摸自己,唤醒那些被日常所掩埋的恐惧和渴望。回归现实生活后,工作室的那些日子,缓慢地变为远方的风景,成为朦胧缱绻的幻梦,画像结束,有些事情也永远改变,往后,当你于疲惫中抬起眼睛,看到的再也不是一片虚空。我珍惜所有这样的文字,能为我那时而过分肆虐的私人情绪,提供一个柔软的着陆点。为此,我会记得今天,尽管它是一个阴冷的白天,也没有太阳。
-
胡安焉的评论
这本比《海上钢琴师》更好,作者本人要非常丰富,才能把小说写得这么简洁。
-
长安的评论
读过的书中,最像一次画展的小说。不是美术馆的,不是博物馆的,不是街头公共艺术的,是精准的白盒子画廊气息的展览,让人爱上穿着工装裤的艺术家的那种当代艺术展。除了结尾和书的装帧,其他完美戳中我的每一个审美(包含了书籍和艺术)愉悦点。阅读的过程仿若作者用一把量身定做的大梳子把我从头到脚的毛孔微微麻醉。
-
四火火火火的评论
脑海中设想到一种文字轻巧气质的流浪,类似于下雨的那天偶然在画上看到的那样,缓慢推进的节奏之中,让人意识到,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需要遵守精准的时间规则限制,幸福的片刻将因为有局限而显得更为重要,对于某人而言。巴里科的文本将步伐间的速度与感受脚步的节奏消融在那一刻里,在绝对的孤独之中体验到时间的重量压在脊背之上,日子漫长带来的坚不可摧钝感,天真的灯泡果断干脆的熄灭,消失的在现实生活表面的人成为一种匆匆行进人群背景般的展现,温吞延续绵延的叙述方式,悬疑与温柔交织并存着,在写下的画像之中窥到灵魂的轮廓与感受,通过一个人的凝视映照出一个人,灯泡的昏黄光晕暖融融的打在每个试图舒展开躯体的人脸上,微妙地存在其中。他想要安静的消失在世界上,然后披上各种的外衣讲述自己的故事,安然的离开短暂停留过的时间琥珀一侧。
-
普照的评论
读到第一个画像(吕蓓卡)被写出来时,就想:后面会不会出现画像正文呢?若到最后也没出现画像正文,我该如何仅从他人对画像的反应,就信服于画像本身的魅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部小说或许就会失败了。但巴里科巧妙地化解了我平庸的担忧:他以《一个人消失在世上》本身行文的精准美妙,让我信服他在文本中未曾以正本示人的、可说仅存于“转述之转述、杜撰之杜撰”中的文本,是同样美妙的,甚至因未曾示人,更多一层神秘曼妙。这是文本交缠辉映的内生魅力。这是巴里科写给像他这样一个讲故事的人的最好的文学自传:他在一本书中寓言了自有小说这一事物来,所有写小说的人的总体的命运(遥遥呼应博尔赫斯的声音)。睿智、优雅、轻盈、纯净,质地坚稳;读完小说的我,心地无比明澈。
-
不玩豆瓣的评论
好奢侈的“自我消失”,非常人可以承担消受,定制的新浪潮音乐、手工制作的、会定时熄灭的美第奇灯泡、精心选择的画像中人……每一步都是踏准节奏的精心设计,这种充满仪式感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只能是精英的游戏。其实主角并不是真的不再写作,也并不是厌倦了写作,他只是换了一种更隐匿随性自由的方式,继续他热爱的事业罢。这种昂贵的肆意和任性是需要金钱来买单支撑的的,而那些限量版的“写画像”,也更像是某种高级私人定制,非有钱有闲之人也无福消受之。让我触动的是作者写下这个故事的方式和笔触,非常简炼干净,很少点修饰,用一种漫不经心地方式娓娓道来一个不寻常的故事。
-
张震老婆(V)的评论
能用这样的方式完成长篇是非常累的,作者做得很流畅很轻松,佩服佩服。风格和《海上钢琴师》相似,强设定,巧思,一方面精益求精(往往在艺术上)全身心投入,一方面疏离恐惧(往往在情感和人事上)擅长躲闪、划定界限。有两个感觉:一是作者本人怕不是个不太行的男人?(顶锅盖跑,对唔住!)二是作者是不是喜欢佩索阿?(这位也感觉……继续跑)
-
周厌雪的评论
这个故事里有一种细微而永恒的东西存在,读它的过程像是在读一条随时会被突然截断的隐秘河流。它流经于一种表象下的痛苦,流经于只有三十二天寿命的灯泡,流经于由它所散发出来的种类天真的灯光。
它拥有我所喜欢的那种语言风格,放弃落俗的写作形式,转为一种轻盈的下坠。画像形成的过程就是我们领悟到自我的过程,人们从故事中辩认出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以事件、物体、颜色、语气、声音甚至灯光作为判断依据,这些介质为整体附上一种轻微的浪漫,从我们之间一一流过,以此组成了故事,也组成了我们。 -
lunabbit的评论
一个人消失在世上,却带着更敏感的觉知继续存在,或者说开始存在。
-
yuki的评论
一开始就被开头“那天,他忽然有一种清晰的感觉:他觉得自己的谋生方式已不再适合他了。”这段狠狠击中,羡慕主角能够抛下所谓的世俗成就,从公众世界消失,过一种原原本本只属于自己的生活。到中途,又开始渴望能和那些被写画像的人一样,赤条条地待在他的工作室,仿佛可以回归到婴儿时期,没有了得体的仪容和伪装的笑脸,是否可以活出最真实自在的滋味?而结局的一点小悬念小巧思似乎又轻轻抚慰了前面这一切思绪:不必羡慕任何人,我们都是自己的故事,也许做不到物理意义上的从世界上消失,但如果能专注于真实的自我,世俗的纷扰说不定就会从我们的世界消失。
-
DoLendless蒂的评论
我可以为了这本书的故事创意和书名打五星,有点像米兰昆德拉,既是小说又是明确地通过小说讨论什么。
-
wumingzhi的评论
我希望人们读不懂这个故事,以收获朦胧的幸福。
-
乙左左的评论
如果顺着开篇的主题往下写,那可能会是一篇平庸的围绕着某个有意思的开头往下发展的故事,而巴里科把真正的主题埋在文中,“我们是整个故事,不仅仅是那些人物”,格温和吕蓓卡的行为方式也在述说着这个主题,令人耳目一新。阅读时还一直想着是不是会像《丝绸》里来上一段文本中的文本,比如格温所作的画像的内容,却没有,而是轻盈地切换视角,引出更多的故事,前文的轻盈叙述在后文的揭秘之中则显得过于技巧性了,还好结尾的方式足够精巧。散落文中的是无数的奇思妙想。
-
闹闹居士的评论
花了一个下午读完,非常喜欢。喜欢贾斯珀·格温的工作方式,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沉默不语,脆弱又神秘
-
万叶都像上釉的评论
读到最后竟然泪流满面了。我们是故事,是多线并行的故事。
-
二十三时的评论
终于再版了,等了好久好久了,真好。
-
威尼斯男人的评论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一个人消失在世上》最新版,说的就是一个玩人间消失的故事,封腰上还打着“消失指南”。
对一名作家来说,会不会对整天写作的生活产生厌倦,从而玩一下人间消失?这本书里的主人公作家贾斯珀·格温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想放弃写作,消失在人间。
曾经有一位老太太对贾斯珀·格温说过:“死亡,才是唯一一种老去。”一个人的死亡也只是老去,而关于他的故事、记忆将仍然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