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故事Epub+Pdf

雕塑的故事

作者:[英]安东尼·葛姆雷

/

[英]马丁·盖福德

分类:文化

ISBN:9787559837967

出版时间:2021-8

出版社: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艺术 
雕塑 
艺术史 
西方艺术史 
英国 
广西师大 
艺术史书单 
 

内容简介

雕塑是什么?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物质至上”。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雕塑是什么”对话,结集成册,是为《雕塑的故事》。在这部近四百页的图文对话集中,读者借助两位对话者的视角回顾了史前时代至今的人类造型史,涵盖了出自部落巫师、无名工匠、伟大的雕塑家,直至当红艺术实践者等创造者之手的艺术杰作。

雕塑是什么?本书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 “雕塑 “的传统疆界。《雕塑的故事》会探讨巫术、仪式和舞蹈,也会畅谈那些由光线、人的行为以及虚空构成的作品。以上所有元素,都能够作为塑造世界的原材料而发挥作用,并被赋予人性意义。此刻,材料即讯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并非创作者有意为之的杰作,却美不胜收。

章节介绍

前 言 PREFACE 6
第1章 空间中的人体 BODIES IN SPACE
第2章 脱离墙壁 OFF THE WALL
第3章 高地、原野与立石 MOUNDS, FIELDS & STANDING STONES
第4章 树木与生命 TREES & LIFE
第5章 明与暗 LIGHT & DARKNESS
第6章 泥土与造型 CLAY & MODELLING
第7章 虚空 VOIDS
第8章 形体与块面 THE BODY & THE BLOCK
第9章 青铜时代 THE AGE OF BRONZE
第10章 身体与建筑 BODIES & BUILDINGS
第11章 巨像与奴隶 THE COLOSSUS & THE SLAVE
第12章 时间与死亡 TIME & MORTALITY
第13章 衣纹与解剖 DRAPERY & ANATOMY
第14章 行为与事件 ACTIONS & EVENTS
第15章 畏惧与拜物 FEAR & FETISHISM
第16章 收藏与选择 COLLECTING & SELECTING
第17章 工业与重金属 INDUSTRY & HEAVY METAL
第18章 塑造一个变化的世界 SHAPING A CHANGING WORLD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bird的评论

    有读陈丹青讲艺术的快感和知识满足感,容易吸收的对谈形式,不光雕塑史面面俱到,更引申谈论创造的特质,艺术家的思想观念,物与生命的遐想启迪。如果只读字或图片必定都不畅快,这本书两者俱佳,从书中透露的年份信息,这份对谈且极新!

  • 祝羽捷的评论

    看古代雕塑的时候能体会到我们的祖先试图在说:“我们在这儿。众神与我们同在。”雕塑让我们体验到时间之美,用雕塑重新思考人是什么,用雕塑反思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从史前文明到当代,安东尼·葛姆雷和艺术评论家马丁·盖福德队跨越时间和地点的雕塑的对话展开,对什么是雕塑做了彻彻底底地分析,很多机警生动的描述。这本书无疑是我觉得做的最美的一本雕塑书(我之前看了太多本黑白印刷粗糙的雕塑史书)。 Martin Gayford 也是我艺术写作的偶像。

  • 重尔.张望的评论

    对一个非雕塑专业,仅仅痴迷这种艺术形式的人来说,读这本书的过程,确实得到不少启发与收获。特别有趣的是,一个作家与雕塑艺术家对话这种形式,感觉他们因为各自职业的不同,藉其优势与积累,彼此能以各不相同的视觉和理解,就世界各地的经典雕塑阐述自己的思考,所以这场对谈从始至终得以碰撞出不少有意思的灵感火花。

    跟随两位大师的目光,欣赏了很多经典艺术品,同时也了解到这些艺术品的创作背景与心理。从前只会习惯性从形状来欣赏一件雕塑。读完会觉得,一件雕塑可以有更丰富更多元的视角来解读,比如空间,材质,形体,光线明暗,甚至可以把它置于一个深邃浩渺的时间或历史维度去审视。

    读完的感受,有如掌握了几门新的语言,又像得到一把打开新世界的钥匙。得以进入一个更为斑斓的世界,领略其魅力。

  • 晓林子悦的评论

    不是线性历史叙事,采用了访谈形式。当他们在谈论雕塑时,其实是在谈论什么呢?谈论风格,谈论起源,谈论观念,谈论科学,谈论抽象,谈论材质……讲述内容对普通爱好者十分友好,没有艰涩的学术和理论分析,沉浸式的氛围,趣味盎然。红色布面大开本精装,印刷工艺和版面设计都是上乘,精品艺术画册。

  • GameKyu的评论

    讨厌满篇幅太多文字,看着和去年后浪它家出的艺术史一样头疼

  • malingcat的评论

    六星!它的外表欺骗了我,以为是常规的雕塑史画册,万万没想到如此有内涵!作为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目前太红了(我最喜欢的是他三十年前的“美洲土地”,无尽陶土张开眼睛),意想不到的是,他对于造型艺术的理解远远超越了学院派的人云亦云,包括对于中国的兵马俑、佛像和叠石的解读,信手拈来的文史哲片段,无不展示他的博学和见地。全书采用了对谈的形式,学者马丁·盖福德表现稍逊,亦能跟上葛姆雷的思路,难得。他们围绕十八个主题展开,不止雕塑,还关涉身体、仪式、巫术、大地、死亡、光线、空间、行为、拜物、收藏等等,开放的、并因相遇而展开,直译“塑造世界”可能更切合。“雕塑是时间洪流中的一块顽石,允许我们将一切因生命必然死亡而产生的希望和恐惧都投射其上。这向来是雕塑的职能,也是雕塑的归宿。”

  • 周眠的评论

    评论者和雕塑者对谈录。风磨风,铁磨铁,互相雕塑。图像细部好棒,体会雕塑真是一种古往今来不可取代的幸福。虚空一章说到龙门石窟,我也想加入对谈,“造像,是为造一个和煦或激荡的风场,故凿开一个风的缺口(塑像)。实体的塑像是风场的中心部分,风中的无风的虚空,即,风暴眼。把供人类行止赞叹的空间留出来,交还人世。人在此风暴眼前定下,徜徉,追想,感怀。”

  • 的评论

    夏皮罗曾講在雕塑里引入现代材质的广泛可能性随着地方性或日常的对话而展开,遂取代古典式的大理石和青铜材料,很有见地,如葛姆雷强调,雕塑是一个物质命题,作为想象的产物放置於特定地点,为的是将景观乃至参访者思绪与另一种秩序连接起来。

    尺度、体量和空间组成雕塑,雕塑的崇高感源于静穆,虽岿然不动、静默无声,却有控制我们行动的能力,让我们驻足片刻,感受这种悄然无声的静穆。雕塑亦有质问的自由,这就让雕塑成为一种能与建筑和社会抗衡的能力,甚至仍有图腾和崇拜物的功能。

    葛姆雷认为,要理解人的身体,就必须重塑身体,既将其作为一个物体,也作为一个场地,变成移情对象,使观者思维投射到他者中,有助於从物质层面了解事物,而不仅是履行符号、象征或表现的职能,这是雕塑作为转化媒介的潜力,特别是作为普世语言对社会的改变。

  • 杨冬的评论

    大部分有关艺术史的书都是由一位艺术史学家写的。这位学家通常是大学教授(比如贡布里奇)。而书则是他对艺术的理解。此类书籍的优点是思路清晰,可读性强,但是由于作者本身并不是艺术家,因此他其实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解释“那一刻”。反之,个别艺术史书确实是艺术家所写。但是由于艺术家本身高度感性的特点,此类书籍往往逻辑混乱难以读懂。
    而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组织形式是一位学者(作为艺术史学家的盖福德)和另一位艺术家(作为雕塑家的葛姆雷)的对话,这样最大程度上在保留一个比较有逻辑的形式下阐明了艺术家本人创作的态度。所以对人非常有启发性!

  • CC的评论

    又是一本被书名耽误了的书

  • 呼吸秋千的评论

    别样的视角

  • 旧剑杀生院mua的评论

    访谈录形式让理解的难度降低,即使仅作为一本画册也是很值的。

  • Dukmbn的评论

    必须要重新认认真真读一遍

  • little Q的评论

    非常好。这不是一本雕塑史,而是通过对谈把雕塑中的各个元素提取出来,说清楚。安东尼·葛姆雷的眼光和表达非常敏锐犀利,一针见血。书中也对诸多的雕塑和现代装置作品进行了评论。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也散落在整本书的各个章节,他自己也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自我解读。

  • 的评论

    主题下的对谈体。印象最深的一句,大意是:工艺解决问题,让世界变得更简单;艺术提出问题,让世界变得没有那么简单

  • 赵抑抑的评论

    我们的身体就是雕塑,也是我们的第一空间。

  • Eric的评论

    再次感慨,非科班人士做艺术欣赏不必看那么多文字,看到打动自己的就看看文字了解下背景,其他的和你不相干。

  • 斯万家那边咋了的评论

    这是我个人独立翻译的第一本书,艺术史虽不是我的本行却是我一直心向往之的乐土。感谢理想国给我这个机会,能够翻译这么美的一本书。看到这么多人标记想读,非常开心,也非常紧张。时间仓促,虽然尽力查核,难免有错误,希望大家见谅。厚着脸皮给自己一个五星,纪念译书的那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