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Epub+Pdf

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

作者:[美] 埃里克·坎德尔

分类:文化

ISBN:9787557686727

出版时间:2021-4

出版社:后浪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标签:
艺术 
科普 
神经科学 
心理学 
科学 
文化 
艺术史 
艺术史书单 
 

内容简介

如果你看不懂抽象画?至少应该知道为什么!

诺奖得主、著名神经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运用脑科学原理来阐释人的审美背后的神经和心理机制

编辑推荐

你是否觉得抽象画——

与涂鸦无异,不知所谓,甚至连标题也让人看不懂。

你是否进一步思考过——

抽象艺术为什么会成功?

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

看懂抽象画的人究竟看到了什么?

著名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从大脑的角度告诉你答案:

美不仅存在于观看者的眼中,也存在于观看者大脑的前意识创造过程中。

◎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

●对抽象艺术缺乏了解,乃至存在误解或偏见。

●抽象画激活大脑的方式与具象画非常不同,而我们缺乏相关学习与训练。

●抽象艺术家所主张的:对视网膜的感官刺激,不过是点燃联结性记忆的火花。

◎为什么你要了解抽象画

●根据《艺术新闻》历年发布的全球博物馆及展览观众人数调查报告:现当代艺术展的观众流量最大。而国内观众似乎更偏好经典绘画展。抽象艺术在海外取得了成功,我们却不知其为何及如何取得成功的。

●抽象艺术家分离出复杂图像的基本成分,不仅让观看者获得不同以往的知觉和情绪感受,也是创造条件鼓励自上而下的联想,让观看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补全绘画。这是欣赏抽象艺术之所以艰难的原因,也是乐趣所在。学会欣赏抽象画,我们不仅是学习一种看待艺术的新方式,也是以一种新方式看待我们自己以及这个世界。

◎为什么建议你通过本书了解抽象画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可以了解审美背后大脑的运作机制,如果你是科学研究者可以知晓抽象艺术的探索过程,倾听这场艺术与科学的对话,或许可以启发新的艺术创意或科学想法。当然,如果你是普通读者,更可以同时习得脑科学和抽象艺术的相关知识。

●不同于以往艺术家或艺术评论家的著作,本书作者坎德尔是一位热爱艺术的神经科学家,这给我们提供了认识艺术的新视角——科学视角。作者清晰的逻辑、简明易懂的写作更是带给我们舒畅的阅读体验。

●英文原书出版于2016年,得以引入脑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配以百余张彩色高清示意图和艺术名作,我们在直观感受每幅抽象画的同时,也知道我们观看时的所有反应是为何以及如何发生的。

内容简介

艺术与科学应该对话,但如何对话?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神经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以两个领域共享的方法论——还原主义——为切入点,在艺术与科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科学的视角解释了大脑如何对艺术品作出反应,又从历史的视角展现了艺术如何受到科学的影响而不断演进。还原主义方法是贯穿本书的关键词,指通过研究复杂现象的基本成分及组织方式,来解释这个现象。艺术家用以分离出形式、线条、色彩、光线等要素,则是为了让人获得与观看复杂图像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本书引入了脑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配以百余张彩色高清示意图和艺术名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而且可以打破对抽象艺术的误解和偏见,学会更好地欣赏现当代艺术。

名人推荐

像“天才”或“文艺复兴人”这样的词在这个主张平等的时代很少被使用,但这样的描述并非完全不适用于坎德尔。坎德尔以其在记忆方面的工作闻名,他现在写了一本不同凡响的书,书中充满了诗意的见解,同时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性。

——V.S.拉马钱德兰,著名神经科学家,《脑中魅影》作者

为了缩小艺术与科学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距,坎德尔通过还原主义模式提出了审视抽象艺术的新方法:当涉及激发大脑的创造力和引发我们的审美反应时,少即是多。

——艾米丽·布劳恩,著名策展人,纽约州立大学艺术史特聘教授

对神经科学家以及任何一个对视觉艺术和人文科学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的书。

——杰伊·舒尔金,美国乔治敦大学神经科学系研究教授

媒体推荐

这是关于心智科学和现当代艺术的一次引人入胜的研究……坎德尔的想法值得深思,这也许会为神经科学的探索和艺术创作开辟出新的路径。

——《出版商周刊》

获奖记录

美国专业与学术杰出出版奖2017年度生物医学和神经科学类图书荣誉奖

章节介绍

译者序
第一部分 两种文化在纽约画派相遇
导 言
1 抽象画派在纽约的兴起
第二部分 脑科学中的还原主义方法
2 以科学方法研究艺术知觉的肇始
3 “观看者的份额”的生物学机制:
艺术中的视知觉与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
4 学习与记忆的生物学机制:
艺术中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
第三部分 艺术中的还原主义方法
5 抽象艺术初兴时的还原主义
6 蒙德里安与具象画的激进还原
7 纽约画派的代表人物
8 大脑如何加工和感知抽象画
9 从具象走向色彩抽象
10 色彩与大脑
11 对光的聚焦
12 还原主义对具象艺术的影响
第四部分 抽象艺术与科学开始对话
13 为什么还原主义在艺术中取得了成功
14 重返两种文化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 谢
译名对照表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私享史的评论

    本书提供了一种新鲜的科学视角来帮助观众理解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过程。如作者接受采访时所言:“从科学的视角来阐释艺术,并不意味着要剔除其本身的神秘感,而是要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艺术如此美好且难以捉摸。”本书很容易被误读成是一位科学家在单方向地用科学的眼光和证据来理解和剖析艺术,这绝非作者本意。作者在最后一章明确指出,不只是科学家受到艺术创作的激发从而开展对艺术的科学研究,反过来,艺术家也应该吸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来创作出更具创造性的艺术品。本书则是在这场伟大对话的起点做了一次优雅的抛砖引玉。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走近现当代艺术的一块铺路砖。关于中文版的幕后花絮参见:https://mp.weixin.qq.com/s/JgTITQNSicppAi2FbE8CTQ

  • 托托的评论

    “懂”意味着存在唯一正确解读,可正如罗斯科教堂中的画,它们被不同时段的光线照亮而呈现差异,“你不可能偏爱一种光胜过另一种光”。抽象画是将观看交还给了观看者自身各异的视网膜红绿蓝视锥细胞、回忆、想象等等。无需看“懂”一幅抽象画,观照自身即可。

  • 柏拉图匣子的评论

    坎德尔通过在绘画和视知觉的神经科学中分别使用还原论的视角,将抽象画要素与视知觉的发现联系在一起。遗憾的是,两个主题大部分时间在独立书写,论述深刻却也高度概括,不必花这么多篇幅。

  • 祝羽捷的评论

    公认透纳启发了印象派,也可以说透纳是最早简化自己同一张图案,实验了抽象主义的艺术家。印象派开始了对具象的简化。康定斯基在听勋伯格音乐会的时候,受到启发——勋伯格引入一种新的和声概念,没有中心调(古典音乐的传统是中心调),只有音色的音调的变化。康定斯基放弃了绘画中最后的具象,使用鲜亮的颜色,模糊的轮廓,《作曲5号的草图》被看作是艺术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绘画。本书先从实验研究证明人们原本就具备欣赏抽象画的能力,又从脑科学和心理学角度阐述,人的大脑有脑补不完整信息成一间作品的能力,被贡布里希他们称为“观看者的份额”,抽象艺术把图像还原为形式、线条、色彩、光线,通过人自上而下的加工,激发出我们的想象力、情感和创造力。抽象艺术家不提供图画具体细节,而是创造条件让观众根据自己独特的经验补全图案。

  • ayuhaha的评论

    本以为“脑科学”“抽象画”是我这种普通人理解和欣赏不来的,没想到作者写得这么平易近人!!!是本很好的科普书,关于脑科学和抽象画都能学到不少知识,最关键的,确实扭转了我对抽象画的偏见!!!

  • 魔云兽的评论

    这书刚有译稿的时候就看过了,写得非常好。

  • hippocampus的评论

    没有预期中好看,可能是有点浅;装帧很不错,当画册看还是可以的

  • 爱徒步的小猴子的评论

    喻柏雅老师在其译者序中写到“脑海中闪现在博物馆里欣赏那些伟大的现当代艺术品时,一时间无数神经元又开始了愉快地放电”,我相信他一定是为了向我暗示本书封面装饰的秘密!

  • 懒风的评论

    很迷的一本书。书名完全反映不了真实内容。书壳让人第一时间想退货。看完收获比想象的少。
    但是图印得特好,特别是四张跨页大图。排版也很棒,至少没出现那种翻几页才看到对应的图。
    另外加一星的原因就是让我发现了路易斯这个小宝藏吧(是在参加选秀了,嗯)

  • Kopi Luwak的评论

    或许“看懂”抽象的艺术作品不太重要,更重要的是驻足欣赏一幅作品之前,专注、凝神、想象、再创造,这一系列的过程让人心潮澎湃。这本书像一座桥梁,连接的是艺术与科学,它们不是彼此分离,而是彼此共存。

  • Aaa…的评论

    坦白说看了你依然看不懂,本身只是在阐述一些脑科学和视觉观看上的联系,加了一些简单的艺术史,就是找了一个有点意思的切入点什么都写了一点的科普读物。

  • POpo的评论

    视觉上面对的现实是我们自己创造的现实。

  • 不大路的评论

    还原主义;眼动仪;在人文与科学之间架桥;突触生长;先解构再重塑;自下而上的加工;观察者的份额;视知觉噪音过滤;机理层面达到宁静;交配和战斗的神经元相互交融。

  • 雾角的评论

    流畅易读。对我来说是艺术史主场的脑科学解读,还和《色彩的秘密生活》梦幻联动。

    大爱《卡茨与重返具象艺术》部分附上的六幅作品,尤其是《持香烟的自画像》,似乎是译者根据理解添加的内容,与上文衔接流畅、帮助理解。

    本书注释部分《洞悉内心的时代》的一段非常动人,摘以自勉:“他们既不会对人文与科学中的想象性体验一无所知,也不会对应用科学的贡献、大多数人类同胞所经历的可以补救的苦难,以及那些一旦被意识到就无法否认的责任一无所知。”

    美中不足/我的打开方式有误:书平放在桌面反光很严重;纸张味道非常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