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中国
作者:[加]贝剑铭 (James A.Benn)
分类:历史
ISBN:9787500872559
出版时间:2019-12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标签:
历史
内容简介
《茶在中国:一部宗教与文化史》跨越了宗教研究与文化史的界限,广征博引——诗歌、历史记录、仪式文献、禅苑清规——其中有许多材料是首次被翻译或分析。
《茶在中国:一部宗教与文化史》以一件日常商品和大众饮品为切入点,探索了封建中国早期到其后大约1800年的时段里,传统中国宗教与文化变迁的概况。它追溯了饮茶从具有神话色彩的起源到19世纪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宗教思想、机构和人物是如何影响茶的故事,也考察了茶带来的传统习惯、审美、仪式、科学和知识观念方面的变化。
章节介绍
第一章 传统中国作为宗教与文化商品的茶
茶的基本含义/ 006
茶叶的种植、加工与消费/ 007
茶、酒及汤药/ 010
被赋予“养生”符号的茶/O11
何为“宗教与文化商品”? / 013
小结/019
第二章 茶叶的早期历史:神话与现实
从“荼”到“茶”:唐以前对茶的称谓/ 022
《僮约》与最早的茶之用/ 025
早期文献中的茶/ 026
文化英雄神农氏与茶的起源/ 028
中古志怪小说中神秘的茶/ 031
茶与道教神仙/ 036
作为佛门饮品的茶/ 038
小结/ 040
第三章 唐代的佛教与茶
《茶酒论》:茶与酒地位的争论/ 045
酒:历史、礼仪与酒令/ 046
作为奢侈品的茶/048
名酒及其社会效用/ 049
佛教与茶/ 049
作为非健康饮品的茶/051
醉酒的危险/ 052
酒、文化与消费/ 053
佛教的酒戒/ 055
敦煌写本对酒的态度/ 057
佛教、茶与物质文化/ 059
法门寺的皇家茶具/ 061
寺院茶文化与茶汤/ 066
茶百戏:如梦幻泡影的佛教观念/ 067
道教与茶:茶的生产力与创造力/ 068 小结/070
第四章 唐代茶诗
诗歌的新主题一 诗咏茶/073
茶诗中的宗教及美学意义/ 075
长寿与成仙及茶的商品化/077
新的文化空间:寺院饮茶/080
茶与友谊,宴饮与送别/ 083
皎然诗歌中的茶与禅宗/ 085
卢仝《七碗茶诗》/ 089
白居易与日常茗饮中的茶诗/ 090
小结/093
第五章 茶圣陆羽:陆羽生平与作品的宗教色彩
历史语境下的陆羽/ 095
陆羽生平的史料来源/ 098
陆羽的传奇出身/ 099
陆羽寺院中的童年/101
少年成名:跻身精英文坛/103
陆羽南迁及《茶经》初稿/ 103
《茶经》的书写与精英阶层的认同传播/ 105
《茶经》付梓及陆羽的晚年生活/107
《茶经》的内容与结构/108
《茶经》引发的茶文化浪潮/ 110
小结/ 113
第六章 宋代:驱乏提神、活跃社会的茶
北苑与精英书写的宋代茶文化/117
寺庙“茶户”与宋代茶的商业化/ 123
“点茶三昧”:禅僧日常生活中的茶/ 125
寺院的茶礼与汤礼/ 127
寺院里的汤药/ 133
寺院茶会、汤会与世俗社会/ 134
小结/ 139
第七章 东传日本:荣西《吃茶养生记》
《吃茶养生记》的研究方法/ 143
《吃茶养生记》概要/143
《吃茶养生记》的理论一空间、时间与五行/ 145
《吃茶养生记》中的疾病/149
小结/ 152
第八章 明清茶叶经济中的宗教与文化
明代名茶的品牌威力与佛门之茶/ 166
明代文人对茶的审美取向与宗教反思/170 茶、僧人与文人:儒与释的交融/ 174
小结/185
第九章 结论
观念/187
机构/189
人物/190
注释/193
参考文献/ 229
索引/253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daisy的评论
翻译为此书增色不少。译者因为对茶的热爱以及专业(中国茶叶博物馆研究员),将书中诸多史料与茶叶博物馆的收藏一一核对,为这本书的史料价值增色不少。
-
Larene的评论
关于茶的社会史著作,重点考察了唐代佛教场景里的茶和陆羽,也涉及宋、日本、以及明清。一个有趣的结论是佛教清规戒律不能喝酒,所以茶成了僧人与文士聚会时的饮品,而宗教也影响了茶的饮用方式、品级鉴定和传播。中译本用语讲究且十分流畅。
-
XUAN的评论
很有趣的角度。主编是蒋竹山,之前做明清史论文的时候听过大名,果然选题角度特别。书的翻译也很棒,没有翻译腔,顺畅好读。
-
Chopin J.F.YU的评论
感覺很一般,很難想象該書英文原作是一本出版於2015年的論著,看來文化史的研究確實到了瓶頸了XD。。。頁12註腳36居然引用了那本著名的「圖書管理員私人醫生回憶錄」XD。。。短評裡好多人提到的「得到聽書」是啥玩意兒?另外我記得我在哪裡講過,我的一個學姐閒來無事考證過,歐陽修特別喜歡一種茶,原因是歐陽大哥患有高血壓(?),那茶有降血壓的效果?具體忘了,不知真假,聽起來蠻有趣的。。。
-
徐子陵的评论
为什么团饼茶改散茶的危机,没有让茶文化衰落,反而让茶发展地更多元、更丰富了呢?其实还是因为文化点金术。虽然旧有的茶的规范因为朱元璋的一条命令被废除了,但是有关它的品位体系依然还在。人们改造饮法、改造工艺,就是为了让本来在俗的方向上发展的散茶,能够填补团饼茶被废留下的空缺,成为品位的象征、修行的方式。今天,我们熟悉的六大茶类这种分类方式,以及关于茶的各种讲究,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心若无涯的评论
是文化开创了茶这一品类,并赋予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
惟文字间的评论
只能说浮皮潦草。
-
阔斯乌特开勒的评论
厚厚几十页的引用和注释,译者也很严谨,毫无翻译违和感,读起来很顺畅。但是感觉没说特别清楚,到底茶叶怎么成为风靡中国的“商品”,主要集中讲文人雅士和僧人对茶的意象构建。
更想看作者关于自焚的那本书! -
我是喵喵的评论
向往的生活,又把学术作品当做闲文来看了。
-
Ciao的评论
内容丰富,但感觉主题略散,主线不是很清晰,读过之后没有太多的记忆点留下。
-
雪冰hh的评论
角度和观点挺新颖,引用的文献很丰富,总体偏专业些,可读性没有那么强,不知是写作的原因,还是翻译的原因。
-
你看到我了的评论
浅浅的~
-
深情的艾老师的评论
茶作为一个饮品的独特之处在哪里?1. 茶这个品类是在唐代出现的,佛教僧人把茶跟其他植物彻底区分开,茶开始代替酒,成了一个有竞争力的日常饮品品类。2. 从唐代中晚期开始,茶受到文人的推崇,迅速流行,成为风靡全国的饮品。
-
Jack 畅书叔的评论
听
-
道道道道道的评论
01.茶这个品类是在唐代出现的,佛教僧人把茶跟其他植物彻底区分开,茶开始代替酒,成了一个有竞争力的日常饮品品类。(宋代团饼茶和明代散茶两大体系)
02.从唐代中晚期开始,茶受到文人的推崇,迅速流行,成为风靡全国的饮品。陆羽把一种人格理想赋予了茶,相当于是把茶的物质功效和人的精神追求联系来了。
03.茶能成为修行方法,是因为它能帮助人进入一种特定的精神境界。到今天,相信这一点的人也会认为,这跟茶的本性有关。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日本茶道。 -
哆啦大胖的评论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茶作为一个饮品的独特之处在哪里?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作者把茶的发展历程分成了两个阶段:首先,茶这个品类是在唐代出现的,佛教僧人把茶跟其他植物彻底区分开,茶开始代替酒,成了一个有竞争力的日常饮品品类。茶能成为修行方法,是因为它能帮助人进入一种特定的精神境界。茶能成为品位的象征,因为茶给人的精神满足来自茶汤的滋味,而茶汤的滋味又来自特定的工艺、特定的茶叶。第二,从唐代中晚期开始,茶受到文人的推崇,迅速流行,成为风靡全国的饮品。由于文化点金术,团饼茶改散茶的危机没有让茶文化衰落,反而让茶发展地更多元、更丰富了。虽然旧有的茶规范被废除了,但有关它的品位体系依然还在。人们改造饮法、改造工艺,让本来在俗的方向上发展的散茶,能够填补团饼茶被废留下的空缺,成为品位的象征、修行的方式。
-
希魂的评论
和Benn先生算是有缘无分啊
-
瑛溯的评论
一个老外写的中国茶史,基本都是之前零零碎碎知道的知识,这本相对系统,有个茶文化发展的全貌,又重点讲茶跟宗教的关系,佛教传入中国以前,茶仅在文人和士大夫阶层极小范围内传播,是僧人的“以茶代酒”促进了茶的普及。发展到唐朝,陆羽功不可没,唐宋再往后,文人僧人间的茶诗唱和将茶文化推到高潮,到清末,与其说是一部鸦片战争史不如说是茶叶战争来得真实,当然这就与宗教没几毛钱关系了。
贴一首喜欢的茶诗: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
chestnut的评论
听书听完的:1.茶叶作为一种独立饮品,首先是含有生物碱成分,能令人提神醒脑,获得精神满足;2.我国中唐以后佛教力量推动,加上陆羽的《茶经》普及,使其快速成为流行饮品,佛教力量包括:种植制作和禅茶一味的思想;3.随后中国文人的文化点金术让茶叶进一步普及:一方面和精神追求挂钩,另一方面品味语言的推销包括产地、工艺、大师;4.茶叶普及到民间分为两个方向:雅的琴棋书画,俗的柴米油盐;5.明代以后因为皇家认定饼团茶太奢侈浪费,发展出了新的茶语言(这也是我觉得最了不起的地方),饮茶用具的白瓷杯、紫砂壶,五种名茶:龙井、武夷、松萝、虎丘、罗岕。
-
indiechild的评论
茶从最初的生态到现在成为精神的追求是文化改造茶:佛教推动了饮茶的风俗,茶在此时用于替代酒、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修行。诗人将茶的物质功效与精神追求结合,饮茶是一件雅事。在俗的方向,茶在路边茶肆里变得越来越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