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东亚Epub+Pdf

发现东亚

作者:宋念申

分类:文化

ISBN:9787513356183

出版时间2024-5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清华教授口碑之作,万历十五年之后的东亚新史,一本书读懂东亚五百年

——以全球史视野横观东亚,重建“中国何以成为「中国」、中日韩何以成为「东亚」”的曲折进程。

——文景历史写作奖十强作品,滨下武志、李伯重、陆扬、罗新、孙歌、杨念群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力荐!

★打破偏见、颠覆常识,重新发现我们自以为熟悉的东亚世界

——清朝没有“停滞”,日本未曾“锁国”?“亚洲”原来是现代人集体发明的另类传统?“中国”的概念竟然晚至清朝才定型!

——东亚和西欧,谁代表文明和胜利,谁代表蒙昧和失败?我们应该指责侵略者不义,还是被侵略者不够“先进”?我们所谓的“共识”,实际只是偏见,其后徘徊的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幽灵。

★以历史回应时代情绪,追寻东亚现代困境的源头

——风口浪尖上的“东亚”:教育内卷、家庭创伤、性别困境、精神内耗……围绕“东亚”展开的舆论话题层出不穷:为什么我们是“东亚”?“东亚”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探讨东亚‘是什么’,其实就是探讨东亚人群的某种具有代表性的集体记忆。”——宋念申

★精装焕新封面,增补序言与章节,全面修订文字,收录28幅彩色插图

.

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是晚近才形成的概念,前者在清代逐渐定型,后者则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我们身处其中,并自以为熟悉的东亚世界,其实充满了神话与偏见,有待重新发现和认识。

本书书写的就是16世纪以来东亚变迁、动荡、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从1592的万历朝鲜之役开启东亚现代进程,到当下的东亚转向,学者宋念申在全球史的视野中,深入历史过程,重述被偏见遮蔽的故事,揭开夹在黑白之间的真实,描绘了一幅名为“东亚”的历史脉络图,讲述五百年来,在今天被称为“东亚”的这片区域,历史是如何展开的。

.

《发现东亚》把以时间与事件为主的各国历史,转变为从东亚空间关系的变化来分析、反思东亚历史。著者引证历史上的“主角”,并构想把他们重新投入当代国际政治的脉络中。如“林则徐在纽约”一节,代表了对东亚的新发现,即从美国视野或全球视野表现东亚的新现代性。著者在重新反思东亚历史的过程中,展示了冷战后历史争论的范式。

——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 滨下武志

这是一部有新意、有根据、有趣味的“三有”之书,为大众了解我们身处的东亚世界的过去提供了很好的知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李伯重

关心中国近现代史的读者,应人手一册。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陆扬

历史是断裂与延续、发明与扬弃、记忆与遗忘的持续过程,宋念申把我们自以为熟悉的“东亚”展示在历史过程中,先使它陌生,再让它重回我们的思想,带着崭新的意义。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罗新

东亚不仅是实体的地理空间,也是流动变化着的人间世界。发现,因此成为进入东亚的入口: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发现”的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孙歌

本书融合了最新的学界讨论成果与个人思考,对东亚如何进入现代的问题提出了具有特色的看法。不仅在写作上深入浅出,而且搭配了不少的时事与流行文化,不仅能作到雅俗共赏,而且也适合作为大学东亚史课堂的教科书或补充教材。相信读者在读过本书之后,能够对明清以降的东亚局势和演变有概括的了解,而且能为更深入的思考提供准备。

——中正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蔡伟杰

对地理概念的知识考古,也是对历史政治的重新发现和阐释。《发现东亚》实践了这一方法论,在全球史的视野中梳理了中、日、韩成为“东亚”的曲折进程,重构了16世纪以来该地区的冲撞、变革与重组,也凸显了全球史与地域史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自觉地将课堂探究转化为公共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展开方式均有一定的爆发力和争辩性。

——文景历史写作奖评委会推荐语

章节介绍

修订版代序 言说“东亚”的可能
前 言
第一章 解题:何为东亚
亚洲反题
中国不是 China,日本不是 Japan
浪漫化亚洲·最后的武士
文献、考古与传说
平原、草原和海洋
第二章 朝鲜之战:开启东亚现代的“世界大战”
下克上:丰臣的抱负
礼制天下:明朝与朝鲜的内忧外患
东亚“国际关系”的记忆节点
战和之间:历史记忆与宗藩政治文化
第三章 满洲崛起:多元国家的塑成
边缘异动:满洲作为多边边疆
建构大清:皇太极的多元帝国
“满”与“旗”:族、籍之间
“夷”在东亚:异族与正统
第四章 新天下秩序:新的“中华”、新的天下
礼部“外交”:“朝贡”作为权力和文化
内亚帝国:满蒙藏政治 / 信仰共同体
清俄碰撞:欧亚相遇中重塑“中国”
“中华”失焦的“天下”
第五章 耶稣会士:欧亚的现代相遇
画师·臣子·教士:郎世宁的使命
逃犯与圣徒:东亚遇上天主教
耶稣会的成功学
利玛窦规矩
逆转之夜:日本天主教的毁灭
隐匿的基督徒
门外人议屋内事:中西交流之殇
北堂的不速之客:天主教在晚期朝鲜
“锁国”神话的背后
第六章 早期全球化:东亚的重要角色
白的银,黑的人
茶在西方,烟在东方
海禁时代的东亚之海
美利坚的广州:喧嚣的口岸
作为象征的马戛尔尼使团
第七章 其命维新:东亚现代思想的兴起
思想契机:姜沆与朱舜水
江南风格与江户浮世
重建道统:清学的逻辑
再造日本:江户思想之激荡
经世:实学在东亚
第八章 文明与野蛮:殖民“现代性”入侵
林则徐在纽约:毒品·战争·“现代”
黑船上的陌生人:日美相遇
从“天下”到“区域”:东亚秩序的重组
“体”“用”之间:“文明开化”下的东方
第九章 民族国家、亚洲主义与国际
种族进化:殖民与抵抗的逻辑
合法与非法的亚洲
黑龙会的朋友们:1912 年的“亚洲”想象
脱亚自救:转折 1919
建设与失序:步入“现代时间”的东亚
第十章 从二战到冷战
用什么“超克近代”?
从长崎到密苏里号:日本的战败
内战,冷战,热战
作为第三世界的“亚洲”
从“东亚奇迹”到“亚洲价值”
结语:如何记忆东亚现代
部分参考文献
修订版后记

网盘地址:

发现东亚Epub+Pdf

书友评论

  • 琥珀工作室的评论

    探讨东亚“是什么”,其实就是探讨东亚人群的某种具有代表性的集体记忆。——宋念申

  • 惟文字间的评论

    论点泛泛而谈,论证粗糙生硬。伪装成东亚文明论支持者的更高明的民族主义者,是无法从亚洲的现代史反思现代性本身的。

  • 新经典的评论

    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献给每一位被「东亚」深深烙印的人。都在说东亚父母如何、东亚人如何、东亚内卷如何……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东亚」,就连「亚洲」也只是晚近才诞生的概念。当我们用东亚定义自身的时候,其实无意间也掉进了欧洲中心与殖民现代的窠臼。每个人身上都有历史的印记,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也让我们重新发现自身的无限可能。唯有理解了东亚,才能真正理解我们自身。

  • 頨譞的评论

    重读《发现东亚》,宋念申老师的修订版代序已将个中真意道尽,欧洲人无法解释的东亚,就轮到东亚人自己解释,以多元现代化(性)反一切欧洲中心主义范式,从理论方法到思维方式,旗帜鲜明地反对所谓“殖民现代性”。新清史“发现”的内亚帝国其实可以继续向前推至隋唐甚至北朝,而近现代全球史中的东亚也从未遗世独立,充其量被“边缘”,老生常谈的欧洲史“中西相遇”之外,在美洲史中还扮演意想不到的关键角色,有力挑战了费正清的“冲击-回应”理论。多年来东亚研究始终因为国际政治的现实问题居于焦点位置,但哪怕是亚洲概念本身都是舶来品,所指称的东亚在前范式时代就已经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史事实上应该成为一种区域史才会更加完整。

  • 秋山雪見的评论

    之前看过更早出版的版本,那么时隔一年写点新想法吧。那时是在SDU的一场关于近世亚洲世界的读书分享会上被推荐到。的确,这本书体现了北美学术界东亚研究中去殖民化、反思欧洲中心现代性的成果,能够从“早期现代性”来把握前现代东亚的历史,就其对前现代东亚“锁国”和“停滞”的刻板印象的反思也是值得阅读的,这也是费正清之后北美学界的“东亚中心”转向。但正如其他老师指出的那样,现代性未必全部是和殖民画等号的,欧美的现代性也能于东亚早期现代性有机结合,这样的视角才更有利于交融和反思。即:在反思欧洲中心论的时候,同样不把欧洲他者化成完全异质性的存在,现代性的内化是事实,在反思的同时应该更多考虑“受容”与“融合”。但是对于东亚研究而言,这本更通俗性的书同样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也能反思很多学术史的问题。

  • 爱吐司的汤婆婆的评论

    从全球史、区域史的视角讲述东亚的故事,打破人为的、固化的、后来的边界,视野开阔,让人耳目一新。

  • 乐浪公的评论

    借用作者的话,“它虽然批判殖民现代性,自身却植根于其中,无法从根本上超越”(P272),“‘破旧’的意识深入人心,但‘破’之后‘立’什么,却是一个更大的难题”(P285),“乍一看,……以反现代的面目出现,可其根深蒂固的逻辑,仍然是殖民现代性带来的”(P291).

  • 历史理性的评论

    本书无疑已经成为近年涌现的一本经典的普及读物。尽管本书以17世纪以来的东亚为主题,但其着眼点其实是放在“早期现代性”上,论述壬辰战争、明清鼎革之后东亚早期现代性的形成,其内部的繁荣与活力,以及东亚早期现代性与早期全球化的深刻联系,从而批判将“东”与“西”、“文明”与“野蛮”相对立的殖民主义史观。不过,作者在把握东亚“近代”时,似乎执着于“现代性=殖民现代性”的单一现代性逻辑,虽然作者作者高扬中国革命的反殖意义,但似乎并不十分认同中国革命形成过程中通过拥抱现代性来形成反帝反殖的主体的历史逻辑,而更赞赏近年来的全球大国化动向是一种向固有的早期现代性状况的回归。我觉得这种论述逻辑多少体现了作者所依据的北美后殖民主义东亚研究的某些偏见,但并不是如一些批评所说只是为了迎合所谓“政治正确”。

  • 粉马红的评论

    非常的历史,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再看看吧

  •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评论

    题目范围很大啊,还有很多都没展开讲,以及越往后范围越来越小。不过意思已经表达很清楚了,不要陷入人家的窠臼,从自己自身出发,才能找到出路,否则只能是亦步亦趋。

  • 与影牵手的评论

    3.5很多观点很独特。

  • Marganis的评论

    比较通俗,但确实好读

  • 淑良博士也读书的评论

    这本一直想读,是一本好书

  • KERR的评论

    念完了,历史读物。自己别的历史读得少,只能当是补充一块东亚史的知识。至于作者说的观点,不重要不重要,多看多听多思考就够了。

  • 溪山的评论

    启蒙之作,现在看来已经很疏陋了

  • 山南的评论

    对“锁国”“停滞”等刻板印象的纠偏,如果有页下注,果断五。

  • qwq的评论

    你会发现我的发现

  • 康斯坦布丁的评论

    《发现东亚》是一部极具洞察力和深度的著作,它以全新的视角和丰富的史料,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东亚历史变迁的宏大画卷。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东亚历史的重新解读,更是对我们读者去理解这一地区现代进程的一次重要启示。

  • 沉陆的评论

    尝试超克线性进步的现代观,最终仍要落回模糊的多元主义中。也许继续辩驳语义并无出路,更精细的描述和定量分析显得更有趣了一些。

  • Rinna芮娜的评论

    又一本进入年度top!太好看了!几乎每一页都划线,知识点密集。作者并没有选择单一的视角来叙述,而是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朝鲜、日本,乃至欧洲的视角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维度、立体的东亚。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如何将“文明”这个宏大的主题,通过地缘政治、人文艺术、战争与精神侵略等多个维度娓娓道来。作者的语言“平易近人”,却又深刻得让人回味无穷。他用一种看似简单,实则深邃的方式,将历史的多面性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在不同视角下对历史的解读,不仅是在单纯的叙述,更是在引导我们去思考和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深层次的联系。每个背景和事件都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清晰的脉络,让我们对东亚的历史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

    真的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