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印刷文化与文学研究
作者:罗鹭
分类:文化
ISBN:9787573205636
出版时间:2023-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版本目录学,在调查并阅读数百种元刻本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出版学、传播学、书籍史、古典文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和理论方法,对于元代编选和刊刻《诗经》《楚辞》、汉魏六朝别集、唐人诗集、宋人别集、元人诗文集、历代诗文评著作、元代通俗文学典籍等书籍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梳理,动态地考察了这些书籍的印刷、流通、阅读、接受、传播的各个环节,探讨这些书籍的出版印刷与元代文学传统的建构、元代文学特色的形成、元代文学传播的之间的关联与互动,由此对于元代印刷出版文化的整体面貌、历史地位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和定位。
章节介绍
引言1
第一章元代印刷文化概览8
第一节元代的文化政策与图书出版9
一、 元代负责图书出版的中央官署9
二、 元代与图书出版相关的文化政策15
三、 元代官刻图书的出版审批制度28
第二节元代刻书产业的发展30
一、 元代刻书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30
二、 元代书籍的价格与印量35
三、 元代官私刻书业发展的不平衡40
第三节元代印刷书籍的流通与阅读48
一、 元代印刷书籍的收藏与流通50
二、 元代公藏图书的管理与利用54
三、 元代私人藏书的搜集与阅读64
第二章印刷文化与元代文学传统74
第一节从印刷文化看元人对先唐文学的接受74
一、 风骚独盛,选学寂寥74
二、 《笺注陶渊明集》的刊刻与流行80
第二节从印刷文化看元人对唐诗与唐宋古文的接受83
一、 唐诗选本的流行与元代宗唐诗学84
二、 元代刊行的古文选本与唐宋古文传统的确立92
第三节从印刷文化看元人对金宋文学的接受96
一、 以《中州集》为代表的金源文学文献的传播与影响96
二、 诗文凋敝,词籍独兴: 元人对宋代文学的批判与
接受102
第三章元人整理刊刻唐诗别集的贡献111
第一节元刻本唐诗别集书目辑考112
第二节元人对李、杜诗集的整理刊刻120
一、 元初翻刻宋版杜诗注本120
二、 建安余志安勤有堂刻李、杜诗集123
三、 至正间潘屏山圭山书院、积庆堂翻刻杜诗125
四、 范德机批选李、杜诗集127
第三节刘辰翁批点唐诗别集的刊刻与畅销129
结语132
第四章元人整理刊刻宋人别集的贡献134
第一节元代家刻宋人别集135
第二节元代私刻宋人别集148
第三节元代坊刻宋人别集155
第四节元代学校、寺院刊刻宋人别集158
第五节刊刻者身份不明的元刻宋人别集165
结语169第五章元诗别集的刊行途径及其文学意义171
第一节自我肯定: 元诗别集的自刻本172
第二节大孝显亲: 元诗别集的家刻本178
第三节友道淳笃: 元诗别集的私刻本186
第四节追名逐利: 元诗别集的坊刻本196
结语203
第六章元人文集的编刻及其特色206
第一节盛世弘文: 元文别集的官刻本及其特色207
一、 官刻元文别集的数量与存世情况207
二、 官刻元文别集的审批与刊印程序219
三、 官刻元文别集的特色225
第二节元文总集的编纂与刊行228
一、 《中州启札》与《天下同文集》228
二、 《元文类》232
第三节元代科举程文的编刻出版239
一、 科举程文的编刊240
二、 科举课艺书籍的编刊244
三、 科举应试书籍的编刊247
第七章元代诗文评著作的编刻与价值253
第一节元人评点元诗的诗学价值与意义254
一、 元代诗歌评点对象的转变255
二、 “元人评点元诗”文献概况258
三、 元人评点元诗的多元功能263
小结271
第二节元代诗法的编刻与诗学教育的兴盛272
一、 元代名家诗法的商业出版273
二、 元代诗学教育的兴盛277
第三节元代刊刻的其他诗文评著作及其价值281
一、 元代刊刻的诗话及其价值282
二、 《文心雕龙》等文章学著作的刊行289
第八章元代通俗文学典籍的印行与传播300
第一节元代曲籍的印行与传播300
一、 元曲为何要通过印刷来传播301
二、 元刻散曲总集三种306
三、 《元刊杂剧三十种》309
第二节元代话本小说的印行与传播314
一、 元代说话艺术的繁荣315
二、 元代全相平话的刻印与讲史故事的流行319
第九章印刷文化与元代文学传播325
第一节元代的书籍出版与文人交游326
一、 书籍编纂与文人交游326
二、 书籍出版与文人交游329
三、 书籍流通与文人交游333
第二节元代地方刻书与地域文学传播335
一、 元刻元人别集的地理分布336
二、 江浙刻书与元代江浙文学传播339
三、 江西刻书与元代江西文学传播344
第三节印刷技艺东传与元代文学在东亚的传播349
一、 元代印刷与文学对高丽的影响350
二、 元末刻工东渡与日本五山时代前期翻刻的元人
诗集361
附录元刻本集部典籍收藏机构略称对照表370
参考文献375
后记421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蘑菇酱在小黑屋的评论
扎实审细的基建工作,部分细节可以再探讨。
-
蜀檮杌的评论
研究建立在作者对元代出版史料和海内外现存元刻本几乎穷尽式的调查之上,十年积聚,因此内容质实。
-
鹿柴的评论
期待许多,略有失望。作者好像还是没有突破自己的学科框架,很多东西浅尝辄止。
-
绿鲤鱼与驴的评论
内地文献与文学专业转型“出版与文学”,拿的出手的不多,这部书应算上游的作品。尽管很多地方看上去像是在罗列史料,但是如果熟悉书籍史的问题意识,便会从这种看似单调的统计中读出东西。比如杜甫、李白、韩愈的别集有大量元代坊刻本,但一般的宋人别集只是家刻且传藏不久即湮灭,这显然与不同读者社群对文本资源的需求有关,论者没有继续说下去。作为读者,当然期待论者不要总是“留一手”,从出版到文学,这个逻辑链条亟待打通。
-
汛遠槎風的评论
元代刊行的集部文献逐一梳理了一遍,以后涉及到的话可以作为抓手用来参考。但本质上还是极传统的静态研究,「印刷文化」和「文学」似乎都付之阙如,先看了引言后记,心理落差太大了……
-
Paisley Park的评论
主要是用文献学的方法研究元代文学,并没有如书籍史视角那般,分析元代文学作品的形成、刊刻、流通和接受。
-
髯的评论
竭泽而渔式的研究,有用性较强,启发性不高。上接内山等人对晚宋出版的研究,下接高虹飞对明初出版的研究,刚好宋元明转型时期的文学文献如今大致摸清了家底。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如果基于诗集的刊行途径、编纂特色、传播方式、社会影响、阅读接受等方面重新审视元诗的发展历史,是否会有别样的风景?”或将是在基石之上的大厦。
-
白牛芜狐的评论
对元代出版史相关材料搜罗细密,但主体还是倾向集部研究,盖作者学问所长。官刻资助审查严格,且多为经部及朝臣诗集,民间刻书则不受其限,科举重开以降,教辅读物“日輯月刊,時異而歳不同”,甚或“非程文类书则士不读而市不鬻”,反映一时风气,地方教育机构和文人文会对这些出版物的需求想必极大。页65又提到元初北方聚书艰难,阅读生态以自抄本为主,南方则仰赖家族世传。
-
一觉的评论
书名与内容不符,比较接近传统的文献学研究,而不是什么文化啊文学啊,应该叫元代集部文献出版考一类的名字来着。
-
高籀的评论
元本·元代出版·元代文学活动·元代文人社会,此四方面研究均当参考本书。扎实稳当,余为三复之。
-
未读信息的评论
基本工作非常扎实,确实是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