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
作者:(德) 韩炳哲
分类:文化
ISBN:9787521748673
出版时间:2023-1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内容简介
中国思想从一开始就是解构的,因为它与存在和本质从根本上决裂开来。“道”(字面意思:道路)本身即是存在和本质的对立面。道是顺应变化的,而本质却是抗拒变化的。在无始也无终的过程中,或者说在道路上,“去—创造”和“非—实体”中的消极性使得存在变“空”。
对于中国思想来说,至关重要的不是有着绝对开始的创造,而是既无始也无终、既无生也无死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东亚思想中既没有出现海德格尔那种对死亡的强调,也没有出现阿伦特那种对出生的强调。
过程和变化也主宰着中国的艺术史。那些不断改变着大师作品集,并使其不断适应新环境的再造或续作,本身就是大师级的作品。在中国,不断的转化即是一种创造和创新的方法。山寨运动将创新解构为“从虚无中创造”(“无中生有”),那么山寨就是“去—创造”。它把同一性与变化的差异,即把同一性与主动的、积极的差异化对立起来,把存在与过程对立起来,把本质与道路对立起来。以这种方式,山寨体现着真正的中国精神。
——————–
韩炳哲作品(第2辑)
《山寨:中国式解构》(2023年1月出版)
Shanzhai. Dekonstruktion auf Chinesisch.
《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
Hyperkulturalität. Kultur und Globalisierung.
《妥协社会: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
Palliativgesellschaft. Schmerz heute.
《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2023年3月即将出版)
Abwesen. Zur Kultur und Philosophie des Fernen Ostens.
《禅宗哲学》(2023年3月即将出版)
Philosophie des Zen-Buddhismus.
《什么是权力》(2023年3月即将出版)
Was ist Macht?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2023年3月即将出版)
Vom Verschwinden der Rituale.Eine Topologie der Gegenwart.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2023年5月即将出版)
Kapitalismus und Todestrieb.
《大地颂歌:园艺之旅》(2023年5月即将出版)
Lob der Erde. Eine Reise in den Garten.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2023年5月即将出版)
Vita contemplativa.oder von der Untätigkeit.
《时间的香气:逗留的艺术》(2023年5月即将出版)
Duft der Zeit. Ein philosophischer Essay zur Kunst des Verweilens.
【编辑推荐】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社会情状和人类心灵,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3)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4)在世界范围内已然成为现象。韩炳哲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包括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称赞,巴迪欧亲自为其代表作《爱欲之死》作序。
(5)在国内学界和读者群体迅速觅得知音。韩炳哲作品第1辑共9种(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出版后,来自哲学界、艺术界、政治学界、传播学界、文学界的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对韩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其中《爱欲之死》《倦怠社会》《他者的消失》《在群中》等书备受欢迎。
(6)中文世界较系统和完整的韩炳哲作品集。韩炳哲作品第2辑共11种,预计2023年5月出齐,与第1辑图书共同囊括了作者主要的和代表性的作品(计20种)。
(7)《山寨:中国式解构》:在全球化时代探析东方文化独特价值理念,激扬中国艺术传统、挺立中国文化精神的别开生面之作!
本书考察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仿制现象,从仿制真迹的赝品到假冒却实用性更强的手机,由此讨论了我们总会提到却未及深思的一个现象:“山寨”。
在中国文化中,原生产品被不断转换、重新塑形,或者说被解构,这并不意味着损毁和破坏,而更多地是指在不同的、不断的解读中揭示、丰富其意义。东亚传统中并没有“前解构”这样的概念,而是直接从“解构”开始的。解构即建构。
作者站在东方文化立场,批判了西方“绝对”“真理”概念的独断性,弘扬了东方式的连续性、过程性思维(孔子所谓“述而不作”意即在此),为当代艺术领域的创作和阐释建立了新的准则和维度。
(8)书中包括中国古人和西方美术名家名作十余幅,附赠明代王绂《凤城饯咏图》精美海报,赏心悦目,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精彩书评】
韩炳哲摆脱了繁琐的哲学论证,他将哲学洞见直截了当地切入当下。这种植根于法德传统的批判视角,剥开了现实的面纱而暴露出它残酷的真相。这不是快乐的知识,而是发人深省的知识。
——汪民安,清华大学中文系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阅读韩炳哲,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韩炳哲的哲思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以其一贯的犀利,带给我凝视深渊的勇气。
——贾克防,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他用短小精悍的文字,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不风,中山大学哲学系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敏锐、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韩炳哲这套语言文字炼金术,对概念的追根溯源,无论对于外语学习者还是哲学爱好者来说,都不啻为一种有效的思维训练。
——安尼,首都师范大学德语系
就算不懂得海德格尔独创的那些术语体系,仍然不会影响对韩炳哲本人想要讨论的话题的把握,这也正是韩炳哲的批判哲学小册子之所以厉害的地方。
——毛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媒体评论】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韩炳哲创造了一种他个人独有的思想传统。
——《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
韩炳哲用他的作品开辟了一条横穿当代文学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点赞,只求警醒世人。
——德国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
阅读韩炳哲的书,意味着不断地被鞭策、唤醒。……他的社会批判虽然不谙体恤之情,但是他仍然热情地拥抱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
——《杂志》(Das Magazin)
章节介绍
权 1
真迹 7
闲章 33
复制 47
山寨 59
注释 65
附录 韩炳哲著作年谱 71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malingcat的评论
这篇长文脱胎于德国学者雷德侯的《万物》,雷德侯研究了中国古代模件化生产的问题,涵盖从汉字、兵马俑、画谱到景德镇瓷器的广泛领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韩炳哲试图说明,中国的“道”“智”“权”等哲学思想与西方有本质的不同,柏拉图的“理念”否定模仿,崇尚唯一,中国的“道”则无始无终、无生无死,没有什么是独一无二的、原始的、或最终的,有的只是重复和再造,注重的是过程和参与。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作者对“山寨”的“游戏性”的理解:“对修改、变形、组合和转换的游戏兴致”。我觉得需要强调的是,在没有专利权和著作权的时代,西方文化中的类似“游戏”也屡见不鲜,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将“创意”和“创造”变成好生意。从达达主义到文本盗猎到今日的生产性受众,游戏精神依然存在,到如今,万能的资本将解构游戏也化为好生意。
-
张大水的评论
看《复制》一篇很受启发,东亚木构建筑,当然区别于西方石构的永恒性,但中日的又各有区别,典型代表就是日本的伊势神宫于中国的黄鹤楼,伊势神宫屡建屡费却复制得一模一样,黄鹤楼屡建屡废每个朝代都是不同的样子,更多的是文字和心里意义上的延续。
-
袁长庚的评论
洞见颇多,但是在低端电子产业的大规模资本复制和文人画之间建立一种本体论上的关联是有些牵强的
-
Laputa的评论
山寨展现了中国独特的“去-创造”观念。韩炳哲从中国的权变观念与西方的绝对权利观念之区别、艺术品的临摹对原迹的不断重写、画作留白邀请鉴赏者参与创作等方面,说明了中国思想为什么会将物当成一个连接作者与读者、古代与现代、外来与本土的虚空的媒介。在多元主体的时空汇聚与参与中,山寨成为中国独特的解构-创造实践。
-
sentientbeing的评论
毫无疑问,他是聪明的!只不过,把“山寨”升格拔高到此番境地,倒也真的不必。本书的最后一句,“如果西方世界认为山寨不过是欺诈、剽窃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那么它将永远无法企及山寨中所固有的创造力”,真的过了!韩老师,你比中国人自己还会吹,听我的,咱都把遮羞布快快扯下吧。
-
梦野久作的评论
太薄了,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韩裔德国学者韩炳哲的一部关于中西社会、艺术、文化比较研究的学术随笔合集,从古代中国的艺术作品、当代中国的山寨现象等方面入手,探讨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的解构性、动态性、去主体性与创造性。作者的很多论断,尽管不无争议和可商榷之处,但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能力、一以贯之的中西比较分析的问题意识、以及言人所未言的思想原创性,都在这部不到一百页的小册子里,体现得非常充分和明显。值得一读。
-
我是豬豬的评论
有點坑錢,總共才70頁
-
S的评论
用中国画的“摹仿”做了大篇幅的铺垫来引出“山寨”,居然就如此草草结束…本来还看得挺开心的,往后一翻直接是注释了。
-
干碎这个世界的评论
山寨就是“去—创造”。它把同一性与变化的差异,即把同一性与主动的、积极的差异化对立起来,把存在与过程对立起来,把本质与道路对立起来。以这种方式,山寨体现着真正的中国精神。
-
Smoky的评论
这书很难打分。本来我对于一两万字的篇幅硬出一本书的作者是不太感冒的,但这本书从一开始就很吸引人,而且确实有一些美妙的东西在里面,虽然有的地方似懂非懂,但正当我开始期待作者在铺垫后展开精彩论述时,全书戛然而止……
-
明朝霖的评论
本书虽名为“山寨”,但实际上是对作者所谓“中国的精神”的历史回顾,是对作者眼中西艺术史壤别之探析,层层累进到了终章以“山寨”作为泄口畅快表达出来。所谓“中国式的转录”是权宜的、包容的,原创概念可以让位于仿造,视乎时代之变。而书中“东亚/中国”的解构范式是变化、组合、变异的过程,在作者的眼中近似自然之法,是一种游戏式的达达主义,使得“颠覆和创造合二为一”,甚至可以进一步提升到上层建筑的探讨范畴。将“山寨”作为哲学性的思考,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或可称其为对“中国山寨”的“山寨”解构。不过本书中对于佛教的探讨、对于中国艺术史的追溯、对于中国历史的叙述以及“山寨”是否真如其解析般的“高级”,似乎都还值得商榷。
-
Demian的评论
在《共主观性的现象学》被侵权出版的背景下,读这本书就更应景了。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中国文化运用“去-创造”和“非-实体”中的消极性使得“存在”经过去实体化变成了顺应变化,生生不息的“道”,因此,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是解构的。在这一哲学观的指导下,“山寨”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文化/历史创造。但本书的论证相当不严密,论据也很难站住脚,比如作者认为“兵马俑是用模块或零件批量生产出来的”这一点就说明了他对中国文化实在是太不熟悉了。
-
Ehdn~的评论
“对于复制中国有两个不同概念,在国人看来,它们与原作具有同等的价值,完全没有负面的含义。对复制品理解上的差异,常常会在中、西方博物馆之间造成误解和争议”比如兵马桶的量化生产…话说最近这三本,妥协社会,超文化是不是可以凑成一本…
-
智慧狗兔的评论
《中国:山寨式解构》(^_^)v
-
仙儿的评论
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好书一本。
-
小可乐不喝可乐的评论
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很平很浅
-
蔺相如晨的评论
从解构视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很新但是略牵强,正文内容太少了。
-
走走的评论
把山寨升级到哲学角度大可不必。
-
智娴读书的评论
这本书总体来说是对中国山寨产品的哲学分析,从历史古迹的真假之说,到中西方对刻章的不同理解,再到中西方对复制的不同见解,最后回归到这本书的主题:中国山寨产品的哲学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西方社会无法理解中国山寨文化,那么他将永远无法参透山寨中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