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精神史
作者:[英] 达里安·利德
分类:文化
ISBN:9787559663443
出版时间:2022-10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为何当代人沉迷于用手点按手机屏幕?
为何电影中的僵尸走路时双手总是向前伸直?
为何手必须保持忙碌,而“游手好闲”成了一种罪恶?
从宗教仪式到流行电影,无处不在的手与我们的精神生活究竟有何关联?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手的使用史
★
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达里安·利德
穿越医学 、艺术史、流行文化多个领域
书写手的趣味文化史
《泰晤士报》《卫报》等权威媒体共同推荐!
————
【编辑推荐】
※达里安·利德是英国著名作家和精神分析师,被《卫报》誉为“当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从拉康派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人类心灵的各种面向,兼具深刻透彻的分析与生动优雅的文笔,是了解当代精神分析与精神医学的理想入门读物。广受包括布克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在内的著名作者称赞。
※本书是利德围绕手书写的一段趣味文化史。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跨越临床医学、艺术史、流行文化等多个领域追寻手的踪迹,往往通过解读一部电影或一篇故事的细节,探索手丰富多样的形象背后隐藏着的关于我们内心,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存在的真相。作者通过这段历史最终要唤起的是对我们当代人生活与精神状况的反思,在手的忙碌中包含了我们的各种焦虑、躁动与不安。
※本书系明室推出的达里安·利德系列作品的其中一本,这不仅是这位知名精神分析师书第一次被系统翻译为中文,也极好地填补了相关类型书籍的市场空缺。
————
【内容简介】
为何当代人沉迷于用手点按手机屏幕?为何电影中的僵尸走路时双手总是向前伸直?为何手必须保持忙碌,而“游手好闲”成了一种罪恶?无处不在的手与我们的精神生活究竟有何关联?从婴儿的游戏到成人的社交,从古代的宗教仪式到现代的数字生活,手忙碌的身影无处不在,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手的使用史。改变的是手的使用方式,不变的是手对于人类存在的巨大影响。
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师达里安·利德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临床医学、艺术史、流行文化等领域内纷繁材料的生动分析,书写了一段关于手的趣味小史。这段手的精神奥德赛最终通向了我们自身存在的真相:既折射出个人内心深处的躁动与不安,也反映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文化逻辑。手的精神意义与我们现代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
【名人推荐】
“当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卫报》
“一段引人入胜的沉思,展示我们的手对于理解我们自身与我们的世界是何其重要。”
—— 《泰晤士报》
章节介绍
1、手的精神史是作者[英] 达里安·利德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 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赵水水的评论
一本纯度很高的精神分析小书,阐述了手与口的关系、手与身体的纠葛,还有一丢丢文化漫谈,可供启发的点挺多的。总体算是“精神分析小史”吧,上架建议似乎不太准确。
-
伊夏的评论
手是强悍的器官,也是软弱的器官(读着读着想到《瞬息全宇宙》里面的香肠手)。手是身体的末梢终端,却也是如果没有就非常不便利的存在(心疼杨过)。结尾作者说本来还写了一些肯德基的内容后来让评论家删了,笑死,想看呢。想看是不是得v评论家50?
-
微格尔青的评论
从精神分析、历史、艺术、哲学等角度,对手进行了分析论述,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了解自我与人类行为与文明历史的全新角度,可以引发一些有意思的思考。
-
樱桃花发满晴柯的评论
本书从拉康派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跨越临床医学、艺术史、流行文化等多个领域,揭示了手的精神文化史。
-
白菜的评论
有些观点还是蛮有趣的。
-
苜蓿白鲜的评论
手真的很神奇,有时候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墙壁,书和杯子舔上去是什么味道——哪怕你并没有舔过。手也会用触觉来代替这种“味觉”。
-
missing的评论
整本书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最核心的一句话:让双手保持忙碌一直是人类的核心活动。
-
二律背反的评论
购于当当网,不太好看。「让双手保持忙碌一直是人类的核心活动。」
-
连木木的评论
以“手”为切入点,从人类的起点(婴儿)到时代的现状,既关注到身体本身的姿态及手势,又没有错过宗教、医学、艺术等与手相关的文化史。私以为这种剑走偏锋的主题,可能真的要属英国人能写啊(虽然也和引进的选择有关)。另外书中为了避免读者的走神,甚至还把诸多热门影视剧拿来做比例,《冰雪奇缘》《睡美人》等真格把我看愣了(虽然愣的方式完全不同)(大概这就是英式幽默吧?)。最后致谢环节差点就飞过去了,结果瞄到了“肯德基”?嗯?感谢被删除?v你50发出来看看好不好?
-
是马不是三点水的评论
很好玩的一本书,解释除手、生活、我们自己之间的关系。
原来“手是天使,也是恶魔。” -
#暗蓝#的评论
有趣的小书。我们必须让手忙碌起来,不是因为要做什么重要的事,而仅仅是让手忙碌起来——远离身体——本身乃本能之事,是一种“走出自我”的成熟状态。但另一方面,当“手在身体上”被视为不礼貌或不道德的而被禁止,或手的动作是僵化的(僵尸.jpg)、机械的(少玩手机!),人就处在被规训和异化的风险之中。手与心的收放自如或许同步,而“挠挠”和“42”究竟何为宇宙的真相,至今仍悬而未决:D
-
井方的评论
“语言需要具身化,而无处不在的文字更需要我们双手保持忙碌,使文字肉身化”
-
前台小妹的评论
手是自我的触角。在此之前都是用大脑和眼睛看待世界的我们,是否想过用手看待的世界会更加深入潜意识?手代表了欲望、不安、创造和焦虑的指向,手体验了自满、愉悦、绝望和懒惰的瞬间。从文学、影视到生活——没有手,世界可能一片空白。 这是一本轻松的书,同时有人因为过于轻松、没有得到什么而感到不悦,但我好奇的是,这是否是一种手的驯化呢?“游手好闲”是一种罪恶,没有得到什么也是另一种孤独,然而精神分析师达里安·利德的论点正在于此,身心协调,在于回归体验,回归当前正在打字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