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定型
作者:徐弃郁
分类:文化
ISBN:9787559851642
出版时间:2022-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像崛起者一样思考,深度理解美国的行为逻辑,跳过“修昔底德陷阱”。
理解20世纪,钥匙是理解20世纪的美国;理解20世纪的美国,钥匙是理解19世纪最后十年的美国。《帝国定型》从一开始就抓住了理解1890—1900年美国的三个关键变量:产业跃居第一,空间扩至极限,超大规模国家。这如同三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理解20世纪美帝国的大门。
当镀金时代的红利吃尽,美国抓住关键十年,崛起为新型帝国:
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不是通常理解的国家逻辑,而是无孔不入的资本逻辑。
★原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徐弃郁代表作,从战略高度看大国崛起之路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徐弃郁,在原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工作长达20余年,以“打硬仗,攻山头”的方式从事研究。
在本书中,他以小见大,从1890—1900十年中看到美国发展至今的根基;条分缕析,从历史的特殊中归纳出大国崛起的普遍规律。
★思想、贸易、政治、军事、外交——超级规模国家转型期面面观
从多角度出发,呈现19世纪末美式帝国定型的过程与细节:
——思想界与决策层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
——关税、海军与外交上的改革始末,
——三次奠定美国国际地位的交锋过程。
以专业而晓畅的文风,在有限的篇幅中让读者如同亲临历史现场。
★回溯美国外交的发力起点,读懂“美式言辞”背后的政策意图
美国政治人物的文章和讲演都有点像啤酒,上面覆盖了厚厚一层宏伟言辞,飞腾张扬,也并非无味,但终究不是实质内容。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可能也是妨碍人们了解其真实政策意图的一个因素。故而,本书在研究和撰写中要努力廓清和发掘的,也正是这种美式言辞背后实质性的东西。
【名人推荐】
徐弃郁不像传统的知识分子那样,把自己定位成研究某个国家历史的专家,而是一个战略学家:他试图在所有主要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找到那些最根本的规律。
——罗振宇 得到APP创始人
理解20世纪,钥匙是理解20世纪的美国;理解20世纪的美国,钥匙是理解19世纪最后十年的美国。《帝国定型》从一开始就抓住了理解1890—1900年美国的三个关键变量:产业跃居第一,空间扩至极限,超大规模国家。这如同三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理解20世纪美帝国的大门。
——张笑宇 第一届亚洲图书奖得主
帝国必须以实力为基础,但它远不仅是依靠实力。帝国需要它的激情,需要它的伦理基础,需要它的马基雅维利式技巧,需要它的规则构建能力,这些需要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缓慢锻造出来。徐弃郁的这本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施展 外交学院政治学教授
【内容简介】
1890年的美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红利吃尽、产能过剩、老牌列强林立、国内利益集团垄断……然而,这也正是美国崛起关键十年的开始。但与以往任何国家都不同,美国走上了一种新型帝国之路:它不直接掠夺海外领土,而是以强大的生产和贸易能力控制世界。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不是通常理解的国家逻辑,而是无孔不入的资本逻辑。
全书以1890—1900年的美国为论述对象,从这一案例中提取出“超大国家的崛起与扩张”背后的原因,力图揭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
章节介绍
再版序言
第一章 “边疆关闭”:危机与出路
第二章 关税、海军与外交
第三章 英美对抗与和解 :委内瑞拉边界危机
第四章 建立帝国的战争
第五章 “门户开放”照会与美式帝国的定型
结束语 超大国家的崛起与扩张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比远方更远的评论
帝国的壳里,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重点不在于“壳”本身,而是内里的嬗变!通过放大细看1890-1900十年间的扩张波折,抓住“内化”与外扩的互动,已超越了当下的简陋泛化的“帝国”传统认知。但历史总在“跳出历史”之外发展,诚如“永远不要带着问题去研究历史,不要试图从历史中去找答案”(赫尔穆特·冯·毛奇),只做外在的臆想式类比,无法越过“铁”壳里的陷阱……
-
寂照的评论
对我这种对美国史研究比较少的读者很友好,语言流畅轻盈,文章逻辑清晰分明,结尾的总结也是提纲挈领。读完之后有一个感受是美国的崛起绝对有着天命,但天命之所以实现,在于它自己在内部完成了一系列自我塑造、改良和转化的操作,构建了独特灵活的运作规则逻辑,果断放弃殖民统治而拥抱贸易扩张,走向实用主义,资本是方向盘也是动力,内部制度坐镇掌舵,自给自足的生产技术是巨大载量也是浮力。这书提供给我用外部视角重新审视晚清的机会,不得不说,有些东西是需要天分的。
-
冬至的评论
思路和结构很清楚,问题意识也很强,论述非常聚焦,不过度分析和推想;虽然不太理解美国史,但读起来感觉材料用得很精到,丰富而不铺陈,写得流畅而简练。真是非常好的历史分析呢,再去找作者的其他书读一读。
-
KKΛΕΕ的评论
这得是对美国史有相当的储备,才能准确地抓住了这关键十年。视角犀利,以修昔底德的立场,但跳脱“陷阱”来解读美式帝国的定型。研究它者,某种程度上是要更好地认知自己,这十年又何尝不是晚清的关键十年?帝国发展逻辑的梳理简明扼要,有种看政论文的酣畅淋漓之感,纵横捭阖间洋溢着激情,充溢着反思。不知为何,本书提出美式帝国概念,有点让人联想到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帝国,同样不以疆域的扩张为目的,转而积极投入文化艺术商贸等更具渗透性的领域,结局却截然不同。资本的发展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代议制的好处却也一目了然。
-
巴特的评论
问题意识清晰,论述简要明了,一翻开就不容易放下。从美国1890年“内部边疆”的关闭开始,积极寻求扩展新的边界,因为成本与时间,选择了贸易扩张而不是土地的侵占,战略要点的占领服务于新海权的思维,海权的强大服务于国内生产的过剩和贸易的拓展,避开了和英国的竞争,建构了美国接下来战略崛起的框架。读起来一方面总让人想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六卷阿尔喀比亚德对于雅典帝国本性是扩张的解读:“我们已经处于现在的地位,那我们就一定不能满足于保持我们现有的帝国,而必须制定计划扩展帝国;因为如果我们不统治别人,我们自己就有被别人统治的危险。”另一方面,想到的则是得到群体对于中国新“枢纽”的解读。相比而言,对于美国崛起的解读更历史更细节,但是对于中国的崛起,更哲学,也更空泛。
-
一頁的评论
一个超大规模国家,如何聪明地崛起?与以往任何国家都不同,美国走上了一种新型帝国之路:它不直接掠夺海外领土,而是以强大的生产和贸易能力控制世界。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不是通常理解的国家逻辑,而是无孔不入的资本逻辑。
-
米样的评论
如今重新看再版,感触颇多,不过里面有些观点还是老了,需要与时俱进啊,毕竟瞬息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