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尼采
作者:[英]基思·安塞尔-皮尔逊
分类:文化
ISBN:9787559655271
出版时间:2021-12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
◎现代哲学的“炸弹” 划时代的思想巨人 尼采
◎十堂课读懂大师思想 让哲学不再令人生畏
◎英国格兰塔出版社王牌书系
【编辑推荐】
※尼采是19世纪最具争议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他以充满个性的写作风格及极具颠覆性的思想成为现代哲学的“炸弹”,开启近现代哲学思潮的新起点,启发了萨特、福柯、德勒兹、德里达等著名思想家。
※英国知名出版社格兰塔王牌书系之一,广受读者欢迎和好评。
※本书系由当代著名哲学家西蒙•克里奇利主编,每本书均由各个领域的权威教授和专家撰写,内容深入浅出,是阅读这些大师级思想家的绝佳入门。
※装帧精美,小开本便于携带。
【内容简介】
弗里德里希· 尼采是19 世纪最具争议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他以极富颠覆性的方式揭示了宗教、道德、政治、哲学中的基本困境,并提出新的建设方案。尼采的重要思想如上帝已死、酒神精神、超人、谱系学、永恒轮回等,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启发了萨特、福柯、德勒兹、德里达等著名哲学家。
在《如何阅读尼采》中,基思·安塞尔-皮尔逊介绍了尼采独特的写作风格,选取尼采著作中十段关键文本,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在公正对待尼采观点的复杂性之外,同时以独特的方式整理呈现给读者,引导、激发其进行更具挑战性的思考。
【名人推荐】
“‘如何阅读’系列通过对作品的文本细读,让我们可以和这些大师级思想家面对面相遇。”
——特里·伊格尔顿
“这套看上去薄薄的小册子是一堂真正教你‘如何阅读’的课程,而非‘如何假装阅读’。”
——约翰·班维尔
章节介绍
导言………….001
第一章 存在之恐怖………….011
第二章 人性的,太人性的………….027
第三章 尼采的愉悦感………….045
第四章 论真理与知识………….061
第五章 论记忆与遗忘………….079
第六章 生活是女人,或曰,是至美………….095
第七章 至重………….113
第八章 超人………….131
第九章 虚无主义与虚无意志………….153
第十章 瞧,这个人!………….171
附录………….191
注释………….195
年表………….199
进阶阅读建议………….205
索引………….217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半夜没烟抽。的评论
如何有条理地进入并假装读懂且避免陷入神经病(不是)的世界。整体梳理很有层次感,易读,基本把尼采思想演变捋分明了,且套书放书架上确实好看。
-
子非鱼的评论
遗憾的是,他也只能指引我们到此了。
-
渡边的评论
不按时序而是从尼采的格言和几个核心论点切入,对尼采的思想稍作深入和归纳梳理,很多探讨围绕《快乐的科学》,这本没读过,有点儿跟不上。观感类似牛津通识读本。
-
Sun.的评论
不错的,书稍微积累一下就不会有那种别人说什么都对的感受了,而且会在书之间交叉线索探险。作为简单了解尼采的思想是个不错的小导航,给了一些坐标,但还需要自己重新到达。
-
零六妖妖的评论
一直很喜欢尼采,但都没有系统读过尼采。这本导读书让我很想系统研读它。我觉得尼采很像一位我的老师,我感受到是他对我的爱,他并非谈论那么多大而空的东西,而是像诗人一样将那些至重的人生经验告诉我。好几处读到流泪。没有办法不爱尼采。
-
UtterWorthless的评论
莎乐美被翻译成了“萨洛梅”,牛津通识福柯里也是这么译的。
-
trats-i的评论
这个系列似乎也不太稳定,这本比读福柯那本差不少。
-
Provo cancan的评论
诸神实则是在为人类的生活而辩护
-
六条的评论
这本不错,起码翻译比克尔凯郭尔那本强多了。不过越来越发现,“哲学”这东西真的没法翻译,外行翻译很难准确理解哲学家那深邃的思想造成理解困难;内行翻译又难免夹带私货。唉,难受,爱好哲学门槛儿太高了。
-
非虚构的评论
很难确定尼采究竟是作为文学家伟大,还是作为哲学家伟大。他是德国语言的文学巨匠。他影响了一大批作家,例如萧伯纳、诺里斯、杰克·伦敦。他既不是黑格尔意义上的系统哲学家,也不是恩斯特·马赫(科学哲学家)意义上的细心的批判哲学家。他所继承的哲学传统是要告诉人们如何生存。尼采的训诫是让人成为个体,遵循自己的意愿行事。如果必要,通过消灭他人。尼采常常前后不一,有时还自相矛盾,但他总是给人启发。他对19世纪习俗的批判,使读者想起他的同代人克尔凯郭尔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像他们一样,似乎也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他的积极主张为大多数人拒斥,而且并未像尼采希冀的那样,为潜在的领袖人物所接受,却得到对现代文明深感绝望的人的青睐。
-
#暗蓝#的评论
“我们必须热爱我们的问题”。问题不应该被解决(resolving)而应当寻求消解(dissolving)。尼采容易被误读的原因大抵如此。他(至少是在中前期)提供的并不是解决之道,但却被“解决之道”拿来背书。从这一层来说,思想的“健康”也取决于它介入现实的形式、它同现实的距离。当今世界积累了太多思想话语,但现实依然虚无,这样扎实的梳理,对二者的健康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