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依附
作者:董筱丹
/
温铁军
分类:文化
ISBN:9787520710732
出版时间:2019-9-1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为温铁军团队继《八次危机》后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记录了我国应对第1次通胀危机的真实经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既要应对民国延续下来的长期高通胀,又要处置经济发展所内生的新矛盾,正如作者所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终,中国共产党靠土改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靠增量农产品稳定供给压低城市物价,成功吸纳了过量增发的货币,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中国靠乡村土改缓解了通胀危机,而大多数没有开展土地革命的发展中国家至今仍难以从“发展陷阱” 中自拔。这些国家虽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在经济上却又陷入了困境。对比中国经验,探寻如何应对此前半殖民地经济遗留下来的高通胀,归纳其经验和机制,对深化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指导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甚至指导世界各国应对通胀危机,都具有重要意义。
章节介绍
序 言 中国“去依附”靠的是亿万农民 //
.
第一章 概述:“土改红利”>“旧危机+新危机” //
.
第二章 导论:“国民经济三年恢复期”的危机解读 //
.
第三章 背景:民国危机与解放区折实货币 //
一、从白银危机到法币危机 //
二、民国时期的各类纸币斗争与高通胀 //
三、“物资本位”货币体系的解放区实践 //
.
第四章 危机:财政赤字、通胀危机与土地革命 //
一、人民币诞生:危机的终结还是延续? //
二、人民币“维稳”:“物资本位” 破解纸币危机 //
三、土地财产重新分配和农村组织化建设 降低征粮成本 //
四、有组织地投入劳动力进行水利建设 //
五、货币下乡并沉淀,农村成为增发货币的吸纳场 //
.
第五章 演化:私人原始资本积累与城乡二元结构下工业品下乡 //
一、治理高通胀后的城乡经济疲软 //
二、城乡市场交流的成就与受到的限制 //
三、价格“剪刀差”的政策悖论 //
四、资本原始积累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分析 //
.
第六章 转型:政府逆周期调节、国家资本崛起与“三反”“五反” //
一、第一次逆周期调节 //
二、抗美援朝与“三反”“五反” //
三、第二次逆周期调节 //
四、国家资本的初步壮大 //
.
第七章 结语:对发展经济学的创新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墨白的评论
国初经验研究,那时就已经开始逆周期做多了,其实最想看的是19以及接下来的20-21的危机研究。
-
Von.Y.Erick的评论
编号:A-12。温大爷团队的书还是比较接地气的,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术语。结合当下经济形势来看,全书其实可以简要的归纳为一句话:“石油美元,粮食人民币。”
-
美国的华莱士的评论
借古讽今啦
-
syllys的评论
明公推荐,质量不必多说,虽然只有不到300页,但就内容来说堪称潢潢巨著,本书通过对国初经济危机的详细描述,再一次证明了如今被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市场经济理论并不能全面解释真实的历史经验。
-
echo的评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4847821 温铁军:中国要如何克服当下的全球化危机?
-
默颂神使的评论
确实是“以古喻今”之作。温铁军团队的思路还是比较一贯的,天朝出现了经济危机,尤其是“依附性”的,或者“输入性”的,解决的策略就是“回农村”。建国初期用的是“土改”,后来苏联撤资用的是“上山下乡”,都是成功案例。所以捏,如今又碰上了,咋办?不是继续搞城市,而是回农村,搞“乡村振兴”!
-
啤酒马儿的评论
《八次危机前传》
-
心中明了的评论
建国初期由于资本外流和资本脱实入虚空心化导致的恶性通胀,被土改实现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实现耕者有其田,实现广泛的实体经济抑制通胀,向城市输出基本生活用品帮助政府平抑物价打击投机倒把。
这次抑制通货膨胀是找到了没有资本大规模投入的情况下大规模提高生产力的办法,9个农民供养一个城市人口,依靠农业产出平抑物价。也为此后在长期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用三农承载城市产业资本危机打下了基础。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需要利用工农业价格剪刀差从农业汲取剩余价值以推进工业化,但剪刀差过大有可能阻碍工业品下乡,需要做好调节。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大规模劳动动员,纵观世界没有几个国家的人民愿意为了国家甘愿做出牺牲,儒家传统文化在其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
南渡的评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变种,去依附说的直白一点是国家剥削代替资本剥削,市场经济回归计划管控经济尤其是面对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的今天,压缩消耗,最终中国的人民扛,至于回不回的去,如何回去,如何养活这么多的食利阶层,还要备战美国,纠结利益集团允不允许,时过境迁让人不置可否
-
顾小拧巴的评论
八次危机补充篇
-
政治局与人民的评论
觉得听温老师的演讲远比看书要投入。
-
solacelee的评论
不能忘了农民为这个国家作出的有意识牺牲,逆经济周期做多的经验是否可持续取决于三农的成绩
-
普鲁弗洛克的评论
对建国后土改、社改、三反五反等政策的实施原因有了新的认识。没有经济学基本知识所以不知道借古讽今具体指导意义体现在哪些中国现有的经济问题上,但也算基本了解了一点。
这种没有一句废话且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真是太难得了。 -
刘宝树的评论
真的太崇拜温大爷了。虽然这书,3天300页,除了序言和结尾,啥也没看懂。◕‿◕。
-
Ein的评论
恢复小农经济化解现代性金融危机;任何时候都要防止脱实向虚;化解当下过剩危机还要乡村振兴:直言不讳承认是剥削农民的剩余价值才有工业化的基础。
-
柳丁的评论
受益良多
-
阿懒的评论
2019/10/6-9读完第一遍。重新解读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周期和解决,尤其是通胀问题的解决,很有启发。
-
amelia的评论
没有西方发达国家的殖民主义,中国的原始资本积累从何而来;接过国民政府的“烂账”和“通胀”,开国便迎来朝鲜战争,如何权衡大规模财政支出、赤字和超高通胀的压力?民间资本天然存在的投机趋利冲动下,如何稳定市场秩序?这本书里的故事是历史书寥寥带过,但极具启发性的一笔。这里固然有集权下的规模化、类军事化调配优势,但更有依靠广大农村对货币的吸纳、对粮食的贡献、天然稳定结构的特点。温铁军是三农问题研究专家,和那些动辄讲求工业、产业升级的专家相比,自然有不同视角。
-
小山村的评论
南渡北归
-
奥数帝的评论
如今的农村不是解放时的农村,解决经济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今天的问题用过去的答案是不行的。但经验我们有且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