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
作者:
[美]
巫鸿
分类:文化
ISBN:9787108057020
出版时间:2017-1-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标签:
艺术
艺术史
内容简介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系列讲座采用 “全球美术史”的视点,对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特点进行反思。这个反思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是把全球美术看做一个整体,其中包含着许多即独立又互动的地区性美术传统,每个地区传统都对人类美术的整体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二是这些地区性的贡献是不同的,正因如此才造成了人类美术的无比丰富。
讲座的核心问题因此也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传统中国美术对整体的人类美术史做出了什么最独特的、因而也是最有价值的贡献?对这个问题的注视点不一定一样,回答也不必相同。本系列讲座的关注点是确定中国美术中具有鲜明文化特性,同时又是源远流长、深具影响一些基本线索。类似的艺术形式在世界上其它地区美术传统中可能也存在,但不具有在中国美术中的持续性和深刻性。
章节介绍
礼器:微型纪念碑
墓葬:视线不及的空间
手卷:移动的画面
山水:人文的风景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一八的评论
开篇即选了一件伪作当插图。所谓全球景观,其实是谈中国古美术在世界范围内的独创性,于是避而不谈中国与其它地区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以及不同文明来源的共同艺术特质(如果有的话),简直反全球史观。第一个主题,我不赞同礼器具有“纪念碑性”的说法:礼器与纪念碑的根本性区别在于其有明确的限定范围(特定人群的祭祀场合或封闭的墓葬环境)、而不是全然公开的,它的权力特征也支持这一逻辑,相反纪念碑即使在建造时只为一部分人认同,它之所以被建造出来也是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认同。第二个主题,我始终认为墓葬应当作为文化史或社会史的研究对象而不是美术史。将壁画等元素放在整个墓葬中去理解当然是可以接受的一种研究方法,但不能因此将研究对象扩大化为整个墓葬、甚至包括葬制。第三个主题说是讲手卷,其实基本是叙事画传统。随意性太大
-
[已注销]的评论
1、不存在全球景观。问一个法国人怎么看美国人,基本上回答无外土鳖。美国兴起的民族主义证明所谓全球美术就是胡扯。资本时代资本都无法自由流动,何来全球。2、中国古艺术的影响早就灰飞烟灭了。千年揍不服的棒子都把首都汉城改叫首尔了,还谈其他么。小农意淫本质即阳痿。祖上再阔,最多也就能卖卖书,改变不了中国现代文化到今天已经极端羸弱的现实。
-
卡诺的评论
南京。总疑心“景观”是“view”译错了,应该是“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古代艺术”。
-
大旗虎皮的评论
2015年巫鸿应复旦大学葛兆光邀请,面向学生和老师做了四场讲座,分别以礼器、墓葬、手卷和山水为眼,重点强调如何在全球艺术景观的研究视野下,看待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质和价值,本书就是讲稿纪录,差不多是巫鸿对已有学术成果的简要总结,图片编辑很用心,讲座后面附上了现场对答
-
非常不小心的评论
个人觉得值得,有时间写个书评。
-
酒药女佛的评论
看到手卷,本能地想到军舰,手握等等。
-
风独的评论
巫鸿的逻辑和文字肯定而清晰,并常带有旁观的反思,这我最推崇的。①这本书以礼器、墓葬、手卷、山水四个主题回顾总结了他的前作,仍有新意②题目的“景观”跟landscape没啥关系,更近“视野”③书里回答了也是我的疑惑,巫鸿古代史搞得那么赞,为何还去掺和当代艺术……因为任性,哈哈③关于“纪念碑性”他也解答了更好地翻译是“重器”④每章后面复旦讲座现场提问还不错,回想起当年他来北大讲座的现场提问那真是惨不忍睹……
-
无端的评论
和《空間的美術史》有部分主題重合,我覺得兩書相比買《空間》或許比較划算。或許因為現場講座形式所限,這本裡面例子少些。OCAT的《空間》那個系列的觀眾和嘉賓提問質量更高。
-
零度倾斜的评论
巫鸿真的是我最向往的艺术史学者类型,亦古亦今、亦中亦西,亦庄亦谐,幽默、有趣、有见解又广博宽容,也有自己的原则……每次他都会提出很多有趣的小问题发散性思维,但最后还是收回聚焦自己的研究立足点。非常活~~ 这本书的四个关键词:礼器、墓葬、手卷和山水——了解这四个点对中国美术乃至古代文化都有一个景观式了解,当然这对巫鸿来说是广博精深、深入浅出之下的“景观”。
-
郁则的评论
新瓶装旧酒这话也不完全对,巫鸿的讲述方式的确引人入胜,值得分析和学习。所谓全球景观,其实不止是引入参考体系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借由多元化的文化背景,来打破在长期研究中形成的二元论对立。可惜基础工作尚未扎实,巫鸿这个指路人的身份未免建立得太过急迫。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些艺术珍品或者文物遗存在当时的占有者,就能发现美术史只是一个在特定阶层范围内才成立的学科,至少几次演讲中的叙事手法带有这样的偏向性。但是追溯其起源以及稍微关心一下当代,就知道或许身份的转向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因为权利首当其冲,审美和观念纷纷退居次位。不论是重器或是纪念碑,藏或者显的埋葬,对图像私密或者公开的观感方式,以及面对山水产生的灵修或是崇高体验,恐怕都只是对权利生活的追忆和存念。简而言之,美术史脱离不了精英化的写作套路。
-
丛林宜歌的评论
第一章谈礼器,承接他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可以说是补充和生发,也算对贝格利等抱质疑态度的汉学家作了回应。第二章谈墓葬,可视为他自己的《黄泉下的美术》浓缩版,互为阐释,换了个角度。 手卷和山水没有大图看,所得有限。讲座稿太精简,还是不如著述好看
-
渚沐的评论
dr巫又对自己的学术体系进行升级了,这次吸收的是“全球美术史”的观点,并借此观点回顾了他之前的研究成果,也是对他诸多学术著作的导读。讲真,按照dr巫的学术逻辑,做文学理论的去做艺术史应该非常的容易。
-
曼仔的评论
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从这本开始入了巫鸿老师的坑。
-
Dravrah的评论
手卷
-
点点的评论
书后附录两篇访谈有点差
-
林雨飞的评论
巫鸿的一本演讲集,相对于专著来说更通俗易懂,几个角度选得都很好。让我下次再去博物馆看中国文物的时候更好的了解了它们的意义和价值。有兴趣再看看他的其他几本书。#No. 064#
-
伊夏的评论
巫鸿每本都精彩!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这本小书是巫鸿先生在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上的四场演讲的实录,作者在讲座中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注重从全球视角来分析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强调还原艺术作品的历史文化意蕴,并注重中西艺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表面上谈的是艺术史,实则是综合了社会史、文化史、历史人类学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作者开阔的研究视野,和“君子不器”的治学态度,都让人敬服。
-
罗文益的评论
甚好,从碎片里理出了一个结构。小部分问题也挺好。
-
毒书少的评论
虽然有一半篇幅是绘画,但没什么震撼的观点,倒是一个唐人传奇与南越王墓的关联印象深刻。巫老师的东西理论太多了,好在这是中文讲座的记录,读起来相对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