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的世界Epub+Pdf

八旗子弟的世界

作者:定宜庄

分类:文化

ISBN:9787200122893

出版时间2017-2-1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标签:
文化 

内容简介

除了宗室王公之外,生活在老北京内城中的,更多的是普通旗人、平民百姓。本书走访了印嘉佑、傅耕野、吴定寰等人,运用口述史料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将男性视角下老北京内城吃喝玩乐、花鸟鱼虫、饮酒唱戏、斗鸡走狗、比拳掼跤、走会拜祭等“京味儿”文化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在采访对象的选择方面,作者并不局限于旗人,也包括少数汉人,这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加精彩、充实。

章节介绍

序言
一、“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印嘉佑口述
附录一 印华亭先生简历
附录二 记服装企业家印常荣
二、舒卷从容一片云——傅耕野口述
附录 我曾随侍“儒二爷”
三、宫廷正骨的传人——吴定寰口述
四、痴迷于京剧的旗人——关嘉禄口述
五、相隔十一年的两次访谈——东普、梁昭口述
第一次 少小离家老大回
第二次 乡音无改鬓毛衰
附录 抗日杀奸团简史(节选)
六、花鸟鱼虫的世界——张世垚口述
附录 乐曙青口述——什锦花园的鸽子
七、朝阳门外南营房——关松山口述
八、马镫形状的戒指——戴鑫英口述
附录 关于戴鑫英的架松奶奶家
后记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Travis1997的评论

    第五章有刪節。一處有關共軍入城,另一處有關八十年代北京台北的政治生態對比及繁簡體字之辯。這個老頭還是很可憐的,既反感對岸赤化淪陷,又不喜本省人媚日(可查水龍頭想像)。話說回來,定宜莊也不全對,文藝作品亦有反映二二八的複雜性,<悲情城市>即有呈現本省人對外省人的暴力。黄彰健也能在臺灣出版,今年又出了二版。假如這個老頭留下來,有什麼結果也不好說。另,定先生作為女性做口述歷史,大概受了不少委屈。

  • 王美娃的评论

    算是重新读吧,很多东西感受又不一样了。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本书采用口述实录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位具有代表性的北京旗人的个案访谈,为读者还原近百年来北京城里普通旗人的生活状况,内容涉及百年历史变迁、家族故事、社会习俗、文化演进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由于熟悉满族文化和会讲满语的旗人越来越少,因而这本书有着非同小可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 小米的评论

    最后一节提到歧视的问题,其实有点露怯

  • 月眠的评论

    以后应该搞一个老成都怪话口述史

  • 瑶姫的评论

    这种口述历史真是十分难得又有趣的事情,能够了解到许多更真实又贴近寻常人的生活,尤其是可从中看出那个年代,许多官方的说法都是很主观的,有其明显动机,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对国民军撤退后的台湾现状,那段历史大陆方面可能很难真实了解……这一套书真是涉及各种领域,不同阶级,十分难得!

  • malingcat的评论

    定宜庄主编的“老北京口述历史”之一。因为母系是满族旗人,随手翻捡,颇有所得。贝子和贝勒的贝,是该读一声的。母系的夏氏正骨,有些“可疑”的渊源。戏迷之狂热,与今日的粉丝爱豆并无二致。每一个人的生活,具体而微,且又跌宕起伏,因为真实而动人。当口述史保留了口语鲜活成分的时候,语言即人。

  • 巴士底的猫的评论

    一开始在絮絮叨叨的记述和复杂繁乱的谱族关系中难以进入状态,到后半段才尝出点味道。采集整理口述史是件非常好玩也非常辛苦的事情,更能体现口述者的性格特点。但基本不会有逻辑。

  • 苹果大桃子的评论

    了解了当时人们的想法和一些规矩。比如开川菜馆的,菜单上要有一个不是四川菜,食客就能骂的老板不吭气。就没有什么融合菜一说。

  • 念念不忘的评论

    挺有趣的口述历史,老北京八旗子弟的“悠闲”生活。果然闲人会玩,花鸟鱼虫,摔跤戏票,生活真是多姿多彩。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文革”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尤其是第五篇参加抗日杀奸团的老先生,还有明明一直跟随我dang却在“反五”中收到牵连的老先生,当时的党/派之争带来的伤害可见一斑。

  • 龙云说的评论

    留下口述历史,以供后代寻味,书稍显纷杂、单薄。

  • JT1的评论

    看了很长时间的一本书,颇有意趣

  • 栖栖子的评论

    略欠一点剪裁功夫

  • 雲 波的评论

    几点杂感:论故事的可读性,不如萨苏讲的那么吸引人,考证工作很扎实,没想到读着最有意思的《乡音无改鬓毛衰》,还是通过抗日除奸的冯运修串回萨苏的书上了;梁昭女士多年以后克制不住的为少时贵族家世的自豪劲儿充溢纸面,但也暗示过于优渥的环境某种程度上会制约了个人的成长——经历的苦难过少,应变能力不足;一任财务总长梁士诒,开枝散叶那么广,居然是普华永道创始人容永道的外祖父,也算开眼;花鸟鱼虫那篇也挺有意思,旗人玩儿这些玩物的细致和耐心,放当代绝对是优秀的科学家,现在说做科研得家中有矿,也确实在理。

  • 陶酥的评论

    对于那段大背景下的动乱和人的生活变化,挺有趣的。满族蒙族的习俗和演变,人在历史的变迁中该怎么存活,可窥其一二。台湾那段很有意思,从最后一个采访对象的语气来推测,作者很不容易。

  • 打个大西瓜又不的评论

    八旗子弟口述,明显是以北京人身份为目标的。但哪些人是北京人,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清兵入关带来内城的满蒙八旗子弟的北京人同共产党进入北京的大院子弟的北京人本质上没有区别,他们都只不过是在历史的一瞬为北京人这个概念多加了几个标注而已。

  • 闷二十八的评论

    采访记录整理,即有历史的观感亦有简单客观评断,长见识。

  • 陟南的评论

    挺有意思的

  • 野原新之助的评论

    《胡同里的姑奶奶》是讲八旗子弟的女性后裔,《八旗子弟的世界》则是介绍男性。这本书不像另一本那样过于关注他们的人生经历,而是会更偏重一些京味儿文化,这种文化已经渐渐消失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这本书的史料价值是很值得重视的。所有的这些口述史加起来,也几乎可以串成一部近现代史了,其中关于“炮打天安门”、“抗日杀奸团”等的介绍,对于我是全新的知识点,也值得日后好好研究一下。我相信口述史具有重大的价值,因为它不加修饰地去还原历史,受访者的口语、俚语也都很好地记录起来;我在阅读的时候可能并不觉得是关键,但稍微了解一些的读者就能够从中发现秘密。因此,如果没有经历过一定的训练,口述史也是很难进行的,要有前期的资料搜集,也要在访谈的过程中灵活应变,定宜庄的这套书也做了很好的示范。

  • 苏斯洛夫的评论

    应该叫“后八旗子弟的世界”,毕竟书中人物基本都是民国时代出生,很喜欢关于老北京吃喝玩乐的部分,还有那些凡事讲究个“淡定”的旗人们,既然是口述历史,难免有吹嘘夸大遮掩,还有个别不知道北的受访者,访谈都能抬杠,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