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悟Epub+Pdf

彻悟

作者:[澳] 萨拉·麦克唐纳

分类:文化

ISBN:9787100196567

出版时间:2021-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标签:
印度 
旅行文学 
旅行 
游记 
纪实 
非虚构 
散文随笔 
文学 
 

内容简介

※入围澳大利亚书商协会年度最佳图书奖。

※印度旅行最佳读物之一。

※背包客印象vs旅居印度两年多的体验。

※双侧肺炎与新生,一个人的宗教探险。

※近距离接触几乎所有宗教信仰

※深入体验著名瑜伽、修行实践。

※女性作家的视角与关注,展示了一个深刻而富有层次的女性世界。

※极高的可读性,她的观感是异乡人的,她的表达却是非常印度的。

本书是澳大利亚记者萨拉·麦克唐纳两年多印度生活的回忆。萨拉·麦克唐纳二十多岁时曾背包在印度游玩,炎热、污染和贫穷是印度留给她的印象,因此,当机场乞丐给她看手相并预言她会为爱重返印度时,她并不相信。然而,十一年之后,预言成真。因为在ABC电台工作的男友被派到新德里,她不得不为爱牺牲,离开悉尼,来到这座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刚安顿下来,萨拉就得了严重的双侧肺炎,陷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危机。她活了下来,并决定直面这些危机,找到内心的平静,于是开启了她在印度探寻生命与死亡的意义的发现之旅。

这就像凯西·莱特(Kathy Lette)和汤姆·罗宾斯(Tom Robbins)在开往瓦拉纳西的慢火车上相遇,比尔·布赖森(Bill Bryson)给他们上了一份印度炸洋葱饼……这是一本非常、非常有趣的书。莎拉·麦克唐纳捕捉到了印度的一切令人沮丧、恼怒和欣喜的人和事,再将它们娓娓道来,让人读得欲罢不能。——彼得·摩尔(Peter Moore),《心碎者的斯瓦希里语》的作者

一段耐人寻味的自我发现之旅……作者对印度的超凡魅力有着独特的见解。——澳大利亚《周日电讯报》

赫尔曼·黑塞的精神故乡,奈保尔的幽暗国度,《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世界。你不可能了解的印度:富有又贫穷,精神又物质,残忍又善良,愤怒又平和,丑陋又美丽……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父亲及外祖父均在印度传教多年,母亲也出生于印度,印度是他的精神故乡,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

※英国印度裔作家奈保尔在成年后踏上印度的土地,开启他的“寻根之旅”,写下了包括《幽暗国度》在内的“印度三部曲”。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让世界看到了印度的冰山一角,而贫民窟、宗教冲突、种族歧视等电影反映的印度现状至今仍未改变。

※印度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既古老,又现代,只有在旅居印度的前记者萨拉·麦克唐纳的笔下,印度的真面目才会逐一展现出来。

章节介绍

推荐序 V
前言 应验的预言 1
第一章 魔境重游 4
第二章 死亡、重生和吐痰 24
第三章 性、谎言和面子 42
第四章 三场婚礼和一场葬礼 60
第五章 给大脑排毒 79
第六章 锡克圣发 95
第七章 印度郊区的夏季 114
第八章 地狱中的天堂 132
中场休息 我的结婚季节 151
第九章 大壶节 153
第十章 幸福难觅 171
第十一章 踏上应许之地 187
第十二章 消失的兀鹫 204
第十三章 拥抱母亲 221
第十四章 我的女友大师 239
第十五章 与神面对面 259
第十六章 万福玛利亚 278
第十七章 战争与内心的和平 295
第十八章 众神之地 314
致谢 331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我累特的评论

    作者是典型的白人女孩,某种程度上她和奈保尔,还有无数生活在“干净正常国家”的人一样,是完全在用自己那个世界的视角审视这个陌生的幽暗国度,他们从震惊,被排挤,被恐吓,无法适应,然后渐渐习惯,能够共情,到最后的无奈与悲伤,我不能说他们高高在上,这是一个人能达到的对另一个世界最大的同情和努力了,这个作者的文字甚至比奈保尔更好读,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遗余力的去理解每个她遇到的人,奈保尔的叙述是宏达的,但是干瘪无味,她虽然写的都是小人物和琐事,却让这个世界变得更鲜活。我们和这个邻国的关系特别容易改变我们对其相关文字的判断,在经历这两年的各种事情之后,我也很难去批判白人对印度的左手迷恋右手厌恶了→因为印度确实对人有这种影响

  • smile的评论

    写得妙趣横生。她无助地叹了一口气,还是打起精神开了个玩笑,“想象一下,如果我告诉他们我吃肉,而且不是处女了会怎么样。”隔壁桌偷听的女人差点没被这句话呛死,把嘴里的东西噗地吐了出来,又忙着咳嗽。你打算怎么办?我小声问。去他妈的。她把拳头往桌上一捶,大声抗议道,我们不见德里的男孩了,我们要去伦敦,那儿的人和我一样个子更高,也许也一样是次品。妈妈要先过去安排,我明天去泰国参加一个国际银行会议,既能避税,又能享受最后的狂欢。隔壁桌的女人又被呛住了,差点需要做心肺复苏。

  • Fenng的评论

    读过不少写印度的书,这一本无与伦比的精彩。

  • Robert的评论

    虽然西方女性视角的感情是真挚的,可文笔偏流水帐,看到有豆友在拿奈保尔的文字做比较,贻笑大方,在浩瀚的印度主题书籍里完全不是一个维度。

  • BraveJasmine的评论

    旅行所见偏多 所得彻悟之思甚少

  • 保禄萧的评论

    《彻悟:印度的朝圣之旅》不算难看,但读后还是颇觉失望。作者以一贯的西方式自大、轻佻、肤浅,对印度的各种宗教信仰进行蜻蜓点水般的体验,用偏颇、自以为是又矫情的解读与评价给它们做了不负责任的定义。如果不是立足在印度的宗教层面,或许这本游记可以更好些。

  • 箜图的评论

    萨拉的文字在某些方面跟三毛有点类似,幽默风趣、活泼俏皮、率真坦诚。
    书里描写了印度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牛的权势大到能够阻止交通运行,
    印度人总是热情活泼地开启各种空洞的聊天,
    百姓的人权完全由种姓制度决定,
    没出息的男人总能娶到温柔美丽的老婆,
    母亲因为女儿自由恋爱而自杀……

    萨拉的经历中我最喜欢的几段是——
    她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阿米尔·汗。
    她为了拯救脱发而去参加了当地的宗教修行,
    她对着神圣母亲许愿“希望我的胸能更大一点”,结果没多久就得了乳腺炎。
    她跟随着丈夫去到了休战时的克什米尔地区采访。

    但是书的最后几章,大概因为萨拉已经从“印度旅人”变成了“印度人”,涉及了太多政治和宗教的内容,以及一些非常主观的思考和判断,我觉得没有前半部分那么吸引人。

  • 双笔青年的评论

    没啥意思,一国神棍

  • 良人归来的评论

    写的是好,但读完之后有点沮丧,想起去以色列时团里一个上海姑娘说她报名是为了寻找一种信仰,不知道她最后有没有找到,行程中有一天上午参观完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下午大巴就带我们驶出隔离墙走进巴勒斯坦的难民营。在埃及,开罗的旅店老板身为科普特基督徒在听说我没有宗教信仰之后表示震惊和不能理解,卢克索的导游一边用各种手段榨取我的钱包的同时一边用先知和古兰经对我洗脑。作为游客初到这些地方,那种对精神力量的兴奋劲很快就没有了,因为所有信仰中不好的一面都在旅程中一点一点放大,假象、敌意和冲突逐渐浮出水面,最后仅剩麻木沮丧。作者说:在印度这个精神超市里待了近两年之后,我仍然是一个自私自利、可怜、悲观的人,一看到事情有不顺利的迹象就失去信心。深以为然。

  • 虫子的评论

    写得很生动 翻译也好 只是 结尾絮絮叨叨 想升华就一定会俗气

  • 花橘子的评论

    感谢作者不遗余力地凑各种宗教活动的热闹,参加各种奇奇怪怪的灵修课程(包括外星人开的)让人感叹世界之大干啥的都有,这也许是印度的支柱产业吧。但我不太喜欢作者在认真描述这一切好的坏的(基本很坏)的经历后总要在最后强行升华一下,说虽然这里怎么烂怎么烂但我精神得到了洗礼……以女性视角来观察或者思考印度女性的生活,也许是这本书最值得看的地方。总之看完这本游记,我依然没能对印度产生什么额外的好感。世界上有这样奇葩的国度存在让我对宇宙的包容度更加赞叹了,外星人到印度都得惊掉下巴,如果他们长下巴的话。

  • 洛兹尼茶的评论

    该书于2021.6印刷,一种强烈的预感,感觉这书会不一般,7月购入、8月首次阅读结束。这书,我不确定畅销程度会不会超过《项塔兰》与《受伤的文明》,但我确定这书的进入感会高于前者。该书的一个暗线是:致幻,我昨晚阅读的时候,发现怎么每行字都是歪的啊?真致幻了?我拿尺子一量,嚯!书印歪了,可能也是作者故意为之的吧!去过印度的人,看该书,会深信发生的事情都是绝对可能发生,没有去过印度的人,看该书,会打破你大部分的固有理念,一次又一次打破,一次又一次再建立。

  • 段宣的评论

    只有克里希拉穆提的一句话让我眼前一亮:当一个人失去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寺庙、清真寺和教堂就变得重要起来。有千万条道路都可以带我们走向神。其他的没有什么出彩的。

  • 飞行鱼的评论

    写得还挺有意思的,作者体验了五花八门的印度信仰。相比奈保尔的三部曲,感觉这本书对印度的描写甚至更有价值些,虽然不是一个层面的。或许三部曲的翻译有点烂吧,这本书翻的还阔以。

  • melo的评论

    印度留给我印象真的和它留给作者的一样,炎热、污染和贫穷。十一年后作者为爱牺牲重返印度,再度离开时,她觉得“在某种程度上,印度造就了她”。印度确实神奇,我在那里旅行时未见得有多喜欢那个国度和当地人,如今几年过去,我竟然心生有机会就再去一下,去孟买或者加尔各答走走的念头。真,不思议邻国。

  • 珍妮的肖像的评论

    女性旅居游记。婚葬礼,内观冥想,瑜伽,恒河,孟买,多种宗教哲学,两年多的生活在印度,令作者的视角,比普通背包客游记,更偏向在具体生活中浮现的民风民俗民情。身处花样翻新的世俗灾难贫穷不洁,心灵望向多样化宗教,千万条道路但殊途同归的自洁精神上升力量,与自己达成和解都是作者两年多的领悟收成。最大优点是有料有趣很好读,不少篇幅也适合改编成像XX小日子那种漫画游记绘本。

  • 鱼的九思的评论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到印度是否会格格不入呢

  • 丫几_粥的评论

    那些极其吸引我好奇的炎热、污染、肮脏及浓郁气息的日常,作者抵达到了,却调转方向铺陈呈现出印度多宗教信仰自助餐厅式的模样,而她最后也没能走在某一条达显的路上,显得怪力乱神错乱。

  • 的评论

    正好写到20年前2001那个时间里的阿富汗,历史总在上演。但更多触动来自于一个个熟悉的印度地名,Auroville也出现了,但我知道新的历史不会再有!毕竟已是后新冠时代了。

  • 青蓝的评论

    #2021#29是了解不同世界的窗口,感情很是丰沛,甚至有种发泡肿胀的感觉。作者深入体验印度生活尤其宗教活动让人觉着不可思议。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