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社会史(上卷)Epub+Pdf

知识社会史(上卷)

作者: 

[英]
彼得·伯克

分类:文化

ISBN:9787308160735

出版时间:2016-11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标签:
社会学 

内容简介

《知识社会史(上卷):从古登堡到狄德罗》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伯克运用社会文化的研究方法,考察欧洲知识系统结构变迁过程的,关于“西方近代知识与社会交融史”的一部导引,横跨了从一四五○年古登堡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到一七五○年代狄德罗陆续出版《百科全书》为止的三个世纪的漫长历史。

本书开篇评述了自曼海姆到福柯以来的各类知识社会学(理论),进而讨论作为社会群体的知识分子,及其所在的或鼓励或阻碍知识创新的机构(尤以大学和学院最为突出)。之后,伯克又系统考察了知识的地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将视野集中于城市、学院、政府和市场在信息收集、分类、传播、有时掩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则讨论了读者、听者、观察者或消费者眼中的知识,包括在17世纪受到激烈讨论的知识准确性问题。

而本书最大的原创在于它探讨的多重条件下的知识。它主要关注的是印刷出版的知识,尤其是学术性知识。但本书将印刷术发明之后,爆炸性增长的知识历史,以及欧洲以外世界的地理大发现看作各种知识之间交流、协商的过程。这些知识包括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知识、理论知识与实用知识、高端文雅知识和低等世俗知识,以及欧洲及其以外的知识。

尽管本书所涉内容主要为社会史和社会文化史方面的知识,但同样会受到科学史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地理学家的青睐,且会使那些处在另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的人们感兴趣。

章节介绍

前言与致谢 / i
第一章  导论:知识社会学与知识史 / 1
第二章  知识之表达:欧洲知识阶层 / 19
第三章  知识之建立:新旧机构 / 35
第四章  知识之定位:中心及其边缘地带 / 56
第五章  知识之分类:课程、图书馆与百科全书 / 86
第六章  知识之掌控:教会与国家 / 124
第七章  知识之销售:市场与出版业 / 163
第八章  知识之获取:读者部分 / 198
第九章  终曲:对知识的信任与质疑 / 224
注 释 / 245
参考文献 / 259
索  引 / 289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寺牧的评论

    翻译的让人读起来感到滞碍,不过基本意思还是可以理解的。伯克氏这本书,本身的综述含义太浓厚了,以至于他连掺杂私货的心都没有,让人读起来好像在做二手文献的笔记,这两本书可以在《XX史研究动态》这种杂志上连载一年不带重样的。不过他对学术史的脉络体察还是比较清晰的,这一点很值得注意。

  • 野原新之助的评论

    内容有条理,然而翻译太差,很影响阅读。忘记了哪本书里面提到了附不附原文,附原文看似严谨,实际上对翻译不自信的表现,不能以中文表达原文,期待用英文补充译者的不足。

  • tomoko的评论

    该书受到曼海姆的启发,旨在从长时段动态发展的视角考察知识和社会的关系。上卷主要讨论启蒙时代到工业革命时期知识的社会形塑。作为知识阶层的文人共和国、大学的兴起,和印刷资本主义共同构成了近代欧洲知识社会化的基础。学术分类仰仗于课程、图书馆和百科全书的设置和编订。不少现代的知识手段,比如调查问卷等最初多是源于教会和国家控制人口的目的。上卷的倒数两章则分别从信息传播和读者接受的角度切入,知识社会化也带来商品化和产权化,读者遂开始逐渐对知识抱有从实用主义或经验主义出发的质疑。上卷的史料比下卷更为翔实,或许因为作者本就专精于此一历史阶段内的学术研究。整体读来还算是饶有趣味,有助于了解早期现代知识系统化、社会化甚至是制度化的环境和机制。

  • 胖达叔的评论

    台译本就只是这个上卷。总体来看,用的材料很多,但是并不令人激动。图书馆、印刷、书籍买卖等都提到了,不乏一些有趣的内容。但是,读者这一块我最感兴趣的,感觉用的材料不是很好,杂乱无序,而且侧重蒙田等人对历史书籍的接受。

  • 马大象的评论

    这本书以知识为研究对象,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去寻找近代社会人类是如何认识和使用知识的,出发点还是从西欧的近代化开始,不过也涉及到了同时期的近东和东亚。我们今日很多想当然的认为古已有之的关于知识的知识,其实大部分是在印刷革命开始之后,逐渐被我们接受的一种应用范式。知识不是最近些年才出现的大爆炸,历史上就有过多次的知识大爆炸,每次知识领域的升级迭代都使整个社会发生一轮新的变革,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新认知覆盖旧认知,这都是自然之理。今天我们去观察为什么传统出版业在没落,就要去观察最开始出版业是因何而兴起,它在整个文明进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

  • 靜園白馬的评论

    上下两卷,今晚看完,累的够呛。本书对思想史而言,也就是知识实践文化史的最大启发和贡献,就是如何全面理解历史时空中的知识,而无论科学史,阅读史,都与何谓知识生产,流通和接受有关。本书解释了一个问题,不局限于精英文本,而聚焦于知识实践展现的各种面向与不同脉络。Burke的这本书,就是解释知识与社会环境的著作。但第二卷,视角有所转移,强调知识转化的各种过程。所以两部综合来看,我觉得或可起名为,知识的政治史或知识的文化史。其实,不可局限于西方世界里,广义的知识实践文化史,潜力巨大。像,中国古代的知识,如何探求的呢?这就是个好议题。

  • 红印儿的评论

    要点很多,但都没展开,草草点到即止,基本上只用读每段的第一句话就够了。没有太多正反论证,只是将多个素材串了个过场而已。

  • 沙砾于飞的评论

    深度不够,翻译还好。

  • 刀劈三观抱老师的评论

    流畅丰富,很好读,入门可以,深度差了点

  • gawe的评论

    史学家的耙梳真的非常细致,注重历史事实的陈述与比较,主要是描述性的文字,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与概念基本没有。

  • 劈头士》睁木的评论

    已购。原文保留了插在中文里,这种方式挺影响阅读的。同时,这也看出作者真是组织了大量材料,考据癖在里面能挖到宝贝吧~~

  • 时间与玫瑰的评论

    专门托人买的台版 很失望 柏克后期的书让人不敢恭维

  • 姽婳的评论

    提纲挈领,感觉还可以再展开一些

  • 秦慕周的评论

    知识社会史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了。不过感觉章节之间的连贯性弱了些,不过这个书的翻译真是很用心了

  • zxz的评论

    译者中文很差。体检等待时翻完其中大部分。分主题罗列,没啥意思。

  • 读书有时的评论

    一口气读完 20170522

  • [已注销]的评论

    从伯克的作品就很明显看出伯克非常具有原创性思想,论证也很踏实。这类型的史书,需要很多年功夫,慢慢挖掘。五星。

  • 荧光棒的评论

    这可能是知识社会学领域目前含括时间最长,涉及内容最多,分析层面最广的著作,理论分析虽点到为止但绝不会滑向平庸(重点在下部)

  • zero的评论

    不重视线性的历史梳理,侧重于透视社会表象之下的知识流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知识系统建构与重构。功力深厚,涉猎广泛,许多材料是一般浮光掠影的泛读者不会注意到的,比夏蒂埃《书籍的秩序》更深入更详实。

  • 秤砣的评论

    串起了几本以前知道的书,但是读起来感觉是掉入了一片海洋,有点难。量大,下册开始没几页,就说要提及八百名重要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