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走过八十多年的风雨征程,目前中文学科方向齐全,拥有很多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唐诗研究、古代文论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研究、古典文献研究、宋辽金文学研究、词学研究、当代文学现象研究、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梵汉对音研究、句法语义接口研究等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或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特别是李商隐研究的系列成果已成为传世经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先生说,本学科的李商隐研究,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学史》的改写。 经过几代人的薪火相传,中文学科养成了严谨扎实的学术传统,培育了开拓创新的学术精神,打造了精诚合作的学术团队,形成了理论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扎根传统与关注当下相结合、立足本位与学科交融相结合、历代书面文献与当代口传文献并重的学科特色。
作者简介
· · · · · ·
余恕诚(1939—2014),安徽肥西人,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安徽省政协委员、第八届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先后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学名师、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和奖励。著有《唐诗风貌》《“诗家三李”论集》《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等书,与刘学锴合撰《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李商隐资料汇编》《李商隐诗选》等著作。
目录
· · · · · ·
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理想和精神风貌…………………………………………1
初唐诗歌的建设与期待………………………………………………………20
论唐代的叙情长篇……………………………………………………………37
战士之歌和军幕文士之歌
——从两种不同类型之作看盛唐边塞诗………………………………………53
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
——兼论中国诗歌高潮期的时代政治特征……………………………………67
李白与长江……………………………………………………………………87
杜甫与唐代诗人创作对赋体的参用………………………………………107
变奏与心源
——韩诗大变唐诗的若干剖析………………………………………………124
韩白诗风的差异与中唐进士阶层思想作风的分野………………………138
李贺诗歌的赋体渊源………………………………………………………155
“诗家三李”说考论…………………………………………………………174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对心灵世界的表现
——兼谈李诗研究的方法问题………………………………………………187
余恕诚唐诗研究论集
从“阮旨遥深”到“玉溪要眇”
——中国古代象征性多义性诗歌之从主理到主情…………………………198
樊南文与玉溪诗
——论李商隐四六文对其诗歌的影响………………………………………213
论小说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229
中晚唐诗歌流派与晚唐五代词风…………………………………………254
晚唐两大诗人群落及其风貌特征…………………………………………278
论20世纪李杜研究及其差异………………………………………………297
编后记………………………………………………………………………31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