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之间Epub+Pdf

人地之间

作者:陶然

分类:心理学

ISBN:9787205105570

出版时间2023-2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人地之间》是一本全面讲述中国过去四十年经济增长模式及未来发展问题解决策略的普及性著作。

本书在考察我国现有经济增长、工业化及城市化模式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及其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分析了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土地利用的多方面影响,并最终给出合理、可行的城乡土地改革方向及具体的政策组合。

在城乡土地改革的每个细分领域,作者所提供的解决方案都是在既有政策框架基础上以逐步缓解现有矛盾为目标的适度调整。既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无关痛痒的修补,而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激励相容”的联动改革逐步推进。

章节介绍

序言 转型发展的“中国模式”之问
绪论 中国城乡土地制度的整体挑战
1 矛盾与挑战
2 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进展与局限
3 本书各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国增长模式与“土地财政”的兴起
1 两个背景
2 两个流行的备择假说
3 驱动中国增长的结构性变化与机制
4 一个系统性分析框架
5 中国增长模式
第二章 “土地财政”下的策略性出让及多重扭曲
1 “土地财政”模式下的策略性出让
2 过度土地城市化与不完全人口城市化
3 房价泡沫化与地产调控难题
4 “土地金融”和地方债务风险.
第三章 征地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1 进展缓慢的征地制度改革
2 关于征地政策的争议
3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及前景
4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解决方案
5 土地征收与公共利益
第四章 “涨价归公”、公平补偿和征地合法性
1 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和征地合法性
2 从“留用地安置”迈向“留用物业安置”
3 再论“涨价归公”: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和分配
4 中国的实践和改革方向
5 改革思路的一个小结
第五章 传统农区土地改革的局限和进路
1 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2 农地的确权和抵押困局
3 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困境与改革
4 传统农区土地制度改革的解决方案
第六章 耕地保护和土地指标交易
1 当前耕地保护制度
2 既有耕地保护制度的局限
3 “土地发展权”与“增减挂钩”政策
4 浙江模式
5 土地发展权转移和市场化交易的顶层设计
第七章 产业升级与城市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
1 工业用地:挑战、政策和探索
2 南海实践:“工改工” +“工改居”
3 基于一个模拟案例的一般化讨论
第八章 城市更新的困局和模式创新
1 反公地困局
2 珠三角“三旧改造”经验考察
3 模式创新:两个竞争加一个腾挪
4 一个可行性测算
结语
致谢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黄彬的评论

    台面上可以说的是认知,台面下不能说的是利益。学界的政策建议往往无法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认知决定的,而是利益反复博弈妥协的结果。帕累托改善不在考虑范围内。

  • Patrick/小白的评论

    作者与周黎安、许成钢等的争论其实更多的是门户之见,陶然的土地财政相关理论同官场+市场、行政发包制、地方竞争等理论完全是可以共存共荣的。陶然的两层逐底竞争、二三产交互强化型溢出等理论其实背后有一个隐含的且从来没有深入论证过的假设,即主要由一个个本地干部构成的地方政府有足够激励去追求预算内和预算外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商住土地的增值。这个问题背后其实很有意思:政府性基金收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方干部个人的总收入和福利水平。与此同时,地方干部由于房改等历史因素手里往往有相对低价获得的多套房,导致他们往往是从商住土地增值中受益最大的群体。作者花了这么大精力批驳晋升锦标赛理论,但这些激励地方政府竞争的其他微观动机其实是更值得研究的。

  • 中年危机谢腾飞的评论

    前两章讲土地财政的内容整合了周黎安等学者提出的观点,又有所演进,提出了更全面的框架。作为房地产从业人员,对这些套路很熟悉了。房地产是个劳动者剩余价值分配器,把人类无差别劳动成果一层一层地榨取出来,通过一系列传导,凝结到西南省份的无效投资、深圳前海石公园、杭州地铁等资产上面,中间还跑冒滴漏了一些到领导的瑞士银行帐户。中间讲集体建设用地、耕地等章节我也没看懂,需要相当的背景知识作为基础。到了工业用地,又是我熟悉的了。地方政府用廉价工业地来招商甚至引来了一些专门靠被招商套利的国有企业。城更方面,工改工、工改住、整村统筹等,都是挺好的政策,实际推进中却常因住宅市场剧烈波动而增加很多困难,挺遗憾的。

  • 新京报书评周刊的评论

    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奇迹的思考,无法绕开人和土地,而两者的制度基础则是城乡土地改革。从历史看,其作用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一是在农村,改革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建了农业生产活力,自此剩余劳动力出现,也为此后的城乡大流动创造了条件;二是在城市,从上世纪80年代的试验到1998年的城镇住房深化改革使城市化加速。但随着城市化迅猛向前,耕地保护、地方“土地财政”“土地金融”和房价调控等方面的问题随之浮现并加剧。他回顾上世纪末以来形成的土地开发以及“土地财政”,为读者提供了基本的理解路径。在城乡这个大问题上,农民“离乡不离土”、扩大宅基地占地威胁着农地产权的稳定性。他通过对城乡户籍改革、规划等问题的思考,以整体性视角解释了这些矛盾出现的因素。

  • kokomi的评论

    卖地赚钱又快又方便,神级商业模式。

  • 尤里卡的评论

    城乡土地问题是我国社会研究的富矿,广阔的城市和乡村有太多的理论资源可供提取,这无疑也需要坚实深厚的学术素养与扎根乡野的实践精神。这部著作“扎根第一现场,紧贴一线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道宝贵的窗口。通过这道窗口,我们可以进一步熟悉土地改革实际,发现真实问题,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 Dios的评论

    写现状的部分可以打高分,说的透彻分析的也到位。写解决方案的部分嘛,感觉一般,有的过于理想化,有的原则性不够。总之,中国土地问题或者说房地产问题是个复杂的体系问题,要想治理明白需要极大的魄力,目前没看到有让其回归健康发展道路的迹象,可能也不会有了,除非破后重来。

  • cxy的评论

    本书提出了两方面的资源配置不均衡,一是不同城市之间,人口流入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导致房价高,公共服务不够。人口流出地建设用地指标过多,导致土地浪费,地方政府债务过多。二是同一个城市内部,工商业用地供应远大于住宅用地,导致土地浪费,老百姓居住成本高。
    对于普通老百姓,当然是打不过就加入,省吃俭用去买大城市的房子,享受资产增值,难道真的要为国消费,为国生娃,多生几个,把自己掏空?

  • 心若无涯的评论

    城乡土地改革不仅是我国从土地过度城市化向人口完全城市化转型的关键,也是国民经济从数量型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中国顺利超越“中等收入陷阱”并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值得每个关心中国前途的人来探讨。

  • 深情的艾老师的评论

    1. 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会把工业用地卖得很便宜,同时会把商住用地卖得很贵,用来弥补工业用地的补贴。这样的做法会带来很多扭曲,包括房地产的结构性泡沫与过剩,土地过度城市化和人口不完全城市化的矛盾等等。2. 土地改革的关键是打破地方政府对住宅用地的垄断,并着重考虑三个方面:调整城市里现有的土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的比例;调整城市里新开发土地的来源和结构;让大家都能享受土地升值的好处

  • 箱子里有麦草的评论

    原本:财政养工业,工业养地产,地产养财政。如今:财政养地产,地产养财政。

  • 代林翰的评论

    没有解释清楚GDP政治锦标赛的反对理由,但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法,比置身事内之流强多了。
    现在中国土地制度又到了改革地步,如何建立土地指标跨区域流通机制,如何按照浙江模式扩大土地全国流转,是个难题。

  • 电击治疗的评论

    粗翻,看不懂,就看明白了两层逐底竞争
    依托的部分资料站在2022年是不是有些过时了。。。

  • Marlais的评论

    非常扎实的真问题研究,中国二十多年来“以地谋发展“模式的系统分析和政策改进设想。从土地规划,征地,土地出让,耕地保护,到城市更新旧城改造,政策梳理非常细致,对各种政策的批评也非常鲜明。不过对第一章提出的“一二三“框架有所保留,这至多是一个描述,而不是解释性理论。几个体会:1现行土地管理中存在大量计划性的反市场乃至反城市化制度 2各种政策中都出现了地方政府实践中的大量激励扭曲 3土地问题非常复杂,能设计构想出激励相容(至少理论上)的具体政策主张,确实不容易。

  • 韦小貓。的评论

    粗略读完,全书的结构很清晰,但是理解其间的制度背景和解决方案,读者还需在书外投入一定精力才行。中国土地改革是一个需要宏观制度和复杂现实综合的大事

  • Janus的评论

    经典,值得再读。

  • 只在地球住几晚的评论

    解决方案有些理想化

  • zczhuohuo的评论

    粗略看完之后,大概懂得了很多国家的政策,也理解这些政策的困境及跟现实的博弈。例如农村土地,宅基地为什么要确权,当前确权之后仍然有什么困境。但是确实写的太学术了,很多东西只能跳过,只看观点。

  • _momo_的评论

    通识性的话看置身事内就够了,华生、刘守英和这本书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学术论证。这个国家的发展总是围绕着一拨又一拨人的“牺牲”,吊诡的是,又很神奇地做到了被牺牲的不同群体间却鲜有共享情感和意义。

  • lily的评论

    对中国土地制度的诊断和开出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