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在当今世界,我们正经历着全球化和技术革新浪潮,传统文化似乎正在被快速消解。然而,《再造祖先图像》一书却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现象——在中国乡村,祖像重塑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些活动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社区凝聚力的源泉,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对于理解中国乡村社会具有深远意义。本书带领我们走进华南地区的村落,观察那些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重塑祖先形象的人们,探索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动力、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作者简介
陈晓阳,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视觉人类学专业,目前在广州美术学院任职雕塑系副教授及美术馆副馆长。她的研究领域广泛,尤其在人类学和社会参与式艺术实践方面有深厚造诣。过去十年,她专注于被忽视社群的历史与现实,通过与志愿者组织、教育机构和公益团体合作,在广州城中村和乡村进行项目实施。陈晓阳善于运用在地展览和研究性写作,对华南文化特性进行深入探究和创新重塑。自2008年起,她发起了“蓝田计划”、“南亭研究”和“源美术馆”等多个有影响力的社造艺术项目。
推荐理由
《再造祖先图像》一书深入探讨了中国乡村社会中祖像重塑活动的复杂性,以及这些活动如何反映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通过艺术与人类学的跨学科视角,作者不仅揭示了传统图像在社区认同和记忆构建中的重要角色,还展示了传统与现代交融过程中个体与集体的动态关系。这本书对于那些对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宗族复兴现象或视觉人类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富有洞察力且引人深思的作品。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国乡村文化传承感兴趣的读者
对宗族复兴和社会变迁研究有热情的学者
关注艺术实践与社区发展关系的艺术爱好者
希望了解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如何创新发展的学生或研究人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研究回顾与反思
第三节理论视角的选择:传统再造
第四节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关于祖先的想象与图像
第一节记忆中的祖先
第二节谁的祖先与谁的像
第三节祖先的换装
小结如何理解几重断裂的传统
第三章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第一节从珠三角到粤西:地方性的变化
第二节𠊎佬:客家与壮族、瑶族
第三节对田野的再思考:社区还是社群
小结“传统的所有者”
第四章乡村中的祖先与神
第一节村落中与祖先相关的仪式
第二节祖先带来的神:企石寺与康王崇拜
第三节亦祖亦神:风水信仰与按察庙
小结源流之中的传统
第五章流动中的群体与传统的激活
第一节以台湾地区为线索
第二节多重边缘
第三节盛世中的宗亲会组织
第四节望祖与地方历史名人
小结传统再造的路径
第六章子孙们的文化实践
第一节会员与宗亲
第二节对国家的想象
第三节大众媒体与新传统传播
第四节JM研究会的经济
小结不同传统的互相发明
第七章图像的权力与权力的图像
第一节社会性躯体:祖像的图式来源
第二节子孙的“自画像”
第三节造像事件的局内人与局外人
第四节被遮蔽的精英:女性宗亲
小结传统变迁中的权力关系
第八章继续再造还是再次隐匿
第一节通谱的理想与困境
第二节新媒介中的传统
第三节“端四”:城里的新节日
第四节祖先造像与流动“祠堂”
小结新传统的命运
第九章总结与讨论:从祖像的变迁理解宗族复兴中的传统再造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如何观看
用户评论
作者是图像人类学学者。行文不够老练,以至于读起来稍感散乱,不过故事倒是挺有意思的,以给广东揭姓宗族绘制其始祖西汉揭猛的画像为线索,及于当代的宗族礼仪、族人关系等内容。搞这种人类学的研究,也是最大的一个乐趣就是能当一个history maker。
由作者的博论修改而来,或可称之为《制造揭猛》。书中揭示了一个现代宗族的自我追溯:由《汉书》中的“揭阳定”到宋代苏过《史揭合序》中“赐姓揭,赐名猛”,再到现代史定与揭猛之间完全划上等号。粤西揭姓虽然在历史与地理上不在族中占据正统性,在当代却通过重溯先祖、发扬祭祀、团结宗亲等方式逐渐得到认可,最后以重新造像的方式夺得正统地位。在造像过程中,画像最后以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窦婴的服饰为依据,并选择了两位行伍出身的子孙照片进行参考,祖先图像的再造说明这更是“子孙的自画像”,而数字化祖像也能“成为一个可以随时收放自如的祖先祭坛”。同时“端四”“六佾舞”等“新传统”的再造也折射出宗族复兴时代的风云变幻。另:p60“修水县新迈迴坑”到p285变成了“修水迈洄坑”;p66“引去”应为“隐去”。
感谢师姐赠书,先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