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次大陆Epub+Pdf

印度次大陆

作者:[美]托马斯·特劳特曼

分类:文化

ISBN:9787509015919

出版时间:2021-4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标签:
印度 
历史 
世界史 
世界历史 
历史思考 
美国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为密歇根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印度文明通史”课程讲义,简要概述了世界古老文明之一的印度次大陆文明的发展历程。

译本经过校译者细致的校订,更正了台版译文的错译、漏译之处,统一了专有名词,增强了译本的可读性、可信性。

印度次大陆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孕育了领受河流滋养的大河文明,其独特的地缘强有力地塑造着次大陆文明。世世代代的印度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着属于自己 的辉煌灿烂的文化。

这里也是古代国际贸易的十字路口。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环绕着印度次大陆,见证着多元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早在公元1世纪,来自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希腊商人已经学会利用季风的周期性,勇敢地驶向印度及更远的地方;同时,中国人也建造了可以航行于海洋进行国际贸易的巨大帆船。奢侈品海洋贸易快速发展起来,连接了罗马、希腊化中东、印度、东南亚与中国的港口。阿拉伯海上密密麻麻的大帆船将印度文明的智慧与富庶,载向了东亚、西亚、北非和欧洲。

作者摒弃繁复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用十分简洁通俗的文字和最短的篇幅,生动叙述了印度次大陆从古典文明的发祥到现代文明建构的历程,上至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兴起,下迄南亚民族国家的建立,涵盖印度次大陆从古至今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展现了印度次大陆5000年丰厚的文明史全景。

章节介绍

第一章 导 论
印度、印度人和印度文明 //003
印度文明史 //012
印度文明的地理概貌 //015
第二章 印度文明的起源
摩亨佐—达罗与哈拉帕 //027
经济、工艺与文字 //032
宗教 //035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及其宿命 //037
第三章 吠陀时代
《梨俱吠陀》//047
经济、技术与社会 //051
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 //052
吠陀后期 //058
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068
第四章 新宗教、新帝国
遁世思想 //076
摩揭陀的崛起 //081
孔雀王朝 //083
第五章 古典印度时期
古典印度文明形成期(前 187—公元 320 年)//091
古典时期(320—600 年)//104
古典印度文明后期(600—1000 年)//114
第六章 家庭、社会与政体
家庭 //123
社会 //133
第七章 思 想
宗教 //147
法律 //162
科学 //168
古典艺术文学 //175
第八章 印度文明与世界
中亚 //182
东亚 //183
东南亚 //186
中东与欧洲 //189
第九章 突厥人与莫卧儿人
伊斯兰教与印度 //199
突厥人 //205
莫卧儿人 //212
第十章 欧洲人
欧洲商人 //224
英国统治 //229
印度与欧洲文明 //236
第十一章 民族国家
印度民族主义的兴起 //250
甘地与真纳 //259
印巴分治与独立 //268
第十二章 新国家
印度共和国 //274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280
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和马尔代夫 //284
印度文明的未来 //288
延伸阅读 //293
参考文献 //299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椿二的评论

    拿到手被封面惊艳,慢慢读完被内容层次惊艳,好清晰的一部简史!(虽然没有图,一张也没有我有点点意外)印度这么复杂磅礴的古老文明,相关主题也见过一些,大多过于凌乱读不下去,这本的思路就十分简洁明了,前半对思想、文字、宗教、家庭、种姓的梳理是迄今见过最优秀的一版。作者对「文明」概念的界定难能可贵地公平,宗教和语言两块尤其印象深刻,之前也好奇米坦尼语言中的印欧元素,原来和印度文明可能存在关联!和一位比较语言学、一位略懂乌尔都语和波斯语的朋友分享了其中的片段,收获了「有声阅读」体验~想来如果某位即将进入pku的同学去年底能读到这本书,印地语会不会成为ta的第二志愿呢

  • 勞小姐的评论

    -_-通俗易懂。讀這本書之前需要區分一下兩個概念:古印度和印度。古印度是一個地理名稱,是以印度河平原為中心的一塊古老文明區域。在地理上現歸屬於巴基斯坦。也就是「印度文明」的發祥地。印度則是一個國家名稱。在英殖民者進入並控制南亞次大陸之前,那裡並沒有叫印度的國家。隋唐以前,我們把那裡的小國叫天竺。唐代玄奘西渡取經以後才稱之為印度。有了這個概念,才能瞭解印度當下的宗教信仰、文化理念;明白它們種族、姓氏、階級、男女間的不平等關係;清楚印巴分治的歷史根源,以及對南亞地區國際秩序的影響。

  • 马伦戈的评论

    非常不错的简明印度文明史。之前读很多(用中文写作或被译为中文的)印度史书目的时候都会感觉很散,毕竟梳理这样一个复杂文明的历史本就是一件相当难的事儿,但本书读起来就很踏实。另外本书在第一章提到了“单数的文明”和“复数的文明”的区别,一下体会到之前对文明研究做的一些了解还是有用的。

  • 桃花石上书生的评论

    印度次大陆太广袤、历史悠久、复杂多变了,其历史仿若一个游吟诗人编造的故事般充满破碎的逻辑、转折,常出现新的人物和离奇的情节。这本书翔实,中允,又好读,看介绍是作者讲课的汇编,怪不得。就是居然没有插图太遗憾了!

  • 小糊涂神的评论

    看完了刘欣如教授的《印度古代社会史》之后又阅读了这本书。两相比较,这本书内容更宽泛一些,对吠陀以降的宗教体系梳理得清晰明澈,对于孔雀王朝解体原因及之后历史及社会变迁的叙述则有些简略,不如刘欣如教授讲述和分析得透彻。两本书的观点和细节在很多方面有差异,分析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可以作为互补。专门开辟的三章社会家庭、思想及印度文明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是亮点。这部著作已经出色地完成了简史的任务,对印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 夏颜秋的小时光的评论

    文明的诞生,往往意味着一套复杂的社会体系的出现。在印度次大陆,宗教、经济、政治、语言系谱、贸易和战争,都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本书中,我们完全可以按照作者给出的印度文明史发展脉络进行知识梳理,即印度文明起源-吠陀时期-新宗教与帝国时期-古典时期-突厥人与莫卧儿帝国时期-英国统治时期-民族国家形成时期。

  • 陈小憨˙Ꙫ˙的评论

    一本简明扼要的印度文明通史。吠陀时代的人们相信来世必将再次承受死亡的苦果,这一信念发展出了轮回原则,即从出生、死亡到再死亡、重生的轮转永不停歇,在这一过程里,身体主宰者灵魂。与此紧密相关的道德因果论宣称业导致了轮回,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决定着此人来世是转生为婆罗门或神祇等高等生命,还是动物或植物等低等生命。重生、因果报应、解脱和四时代学说,成为古代印度所有后续哲学发展的主轴。印度家庭为双重父权,家主宰制的对象不仅包括家中所有女性,还包括儿子,即便儿子已成年、已婚,甚至有了自己的孩子,仍然受父亲监护。家主是家中唯一的法定成人,有权对外代表所有成员的权利。国大党最初并非群众运动,它也缺乏任何实质意义的代表性,而是基于精英有权领导的想法;它的过程是温和的;它视印度人民为一个统一的民族,不分宗教信仰。

  • 魔若子的评论

    2021年的第50本书。简要的印度文明提纲,能将如此繁杂的主题浓缩在这样一本小书中,足见作者的功力。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地图减一星。

  • 唐朝的评论

    以印度文明的复杂程度,这本书确实是非常简明的印度史,但若能消化它百分之六七十以上,足够让你再次听到或提到印度时,可以越过只是感到“incredible”的阶段,进入社会、宗教、民族、政治与文化史的理解层面,或许能消除一些偏见和傲慢。最近两年,我因为写印度电影专栏,看了一些印度史、印度文化研究及评论的书籍,不全然对写作有用,但对理解印度电影,理解孟买为何成为印地语电影中心、第一位国际级艺术导演为何出现在孟加拉地区,到是很有帮助。印度史不好读,首先是因为太过复杂,其次是我们对其文化过于陌生,缺乏常识,有不少偏见和误解,再者是空间陌生,难以将文化、历史和空间对应,以形成持久有效的记忆。这么困难那是否有必要去读呢?从实用角度来讲确实没有,但你若要严肃谈论印度,肯定得读点,要理解人类,读它也很有帮助。

  • 睡不够就翻白儿的评论

    藏红花色和孔雀蓝这两个颜色印得不错

  • 西丰客人的评论

    一部简明印度史。历史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军政府或一档制时期,不过幸运的是印度虽然是国大档一家独大,但Armed force并没有听命于国大档,也不像缅甸那样压倒了郭嘉,直接夺取郑泉。

  • Matt的评论

    非常需要这样的通识著作,每一章每一节言简意赅又面面俱到。
    印度与中国作为亚洲的两个历史大国,虽无太多直接交流,却一同深刻塑造了周边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 Blade King的评论

    简明印度史

  • 扭腰客的评论

    印度在封建制度下,未能建立像古代中国那样指哪打哪儿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殖民地时期,未能开展真正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荡涤一切牛鬼神蛇,以至于到现在不伦不类、不上不下、不东不西,也是其民族性使然

  • HeliumTrois的评论

    基本上就是印度文明简史,从印度河谷文明讲到现代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而且作为专业的史学家,也确实在反复提醒读者不要把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套用在印度文明上面,阅读的时候有这些提醒也确实能认清更多问题
    两个缺点:1.没有地图,读起来格外蛋疼;2.没有索引和译名对照表,不便查阅

  • 心碎小猫子的评论

    翻了大半本,这书从头到尾居然没有一张地图,作为一个入门级的印度通史读物实在不应该,好奇是国内版删除了还是作者有什么我不明白的深意。